[发明专利]一种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20735.1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沪生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效 有机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效复合肥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是各种植物生长的食粮,肥料除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外还可以改善土壤,合理的施用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使用有机肥料,现代农业则多施以化肥。近年来随着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化肥用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与传统有机肥料相比,其易溶于水、易被吸收利用、效果迅速等特点是人们热衷使用的主要因素。但是,化肥的大量使用在给农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相应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因土壤有机质减少造成土壤板结、日渐贫瘠,因微生态失衡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等。随着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单施化肥的问题,但存在问题是: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容易引起病虫害;经过无公害处理的有机肥如烘干的鸡粪为固体,其水溶液为有渣液体,冲施较为困难,不利于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普通有机肥的有渣固体形态,施于土壤后分散不均匀,扩散慢,特别是在作物发芽期、扩散期难与植物根系结合发挥应有的效率。鉴于普通有机肥水溶液多渣性和有效成分含量低的原因,一般只将其用做基肥而不适于追肥。目前,以工业氨基酸或矿源腐殖酸作为速效有机肥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但也存有缺陷,即工业氨基酸含氮离子较高和PH值较低(粉剂PH值为4左右),这对忌氮作物如西瓜、马铃薯、甜菜、烟草、甘蔗等作物都不利。而矿源腐殖酸在水质硬和偏酸土壤中易产生絮凝沉淀,失去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均衡、易于吸收、施用方便、用途广泛的速效有机复合肥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a.制备有机肥提取液:按重量单位选取下述发酵原料:食用菌糠或秸秆粉2~6、畜禽新鲜粪便2~7、水1~4、氮源0.05~0.4、EM活菌微生物制剂0.1~0.3,将上述原料混匀堆置发酵,将发酵成品料经压榨或离心过滤取其液体即为有机肥原液,将有机肥原液蒸发浓缩至粘稠状流体,得到含水量为40~65%的有机肥提取液;
b.复配:将上述有机肥提取液加入黄腐酸和氨基酸,各原料按重量单位计为:
有机肥提取液 5.5~9.5;
黄腐酸 0.5~2;
氨基酸 0.5~2;
制成液体成品速效有机复合肥。
上述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液体成品速效有机复合肥中加入氮、磷、钾,各原料按重量单位计为:
液体成品速效有机复合肥6~7.2;
氮、磷、钾复合肥3.0~3.9,
其中,单一氮、磷、钾成分不小于0.3;
制成液体成品速效有机无机复合肥。
上述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堆置发酵为自然发酵,发酵时间为20~30天,在发酵过程中搅拌2~3次。
上述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氮源为尿素、硫酸铵、二铵、一铵、碳铵或氨水。
上述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液体成品速效有机复合肥或液体成品速效有机无机复合肥经烘干、粉碎制成粉状或粒状成品。
上述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速效有机复合肥成品粉与40~60目的发酵成品料复配,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速效有机复合肥成品粉2~3.5;发酵成品料:6.5~9。
上述速效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有机肥提取液工序中,发酵原料采用有机工业废水,在其中加入氮源,并接种EM活菌微生物制剂,各组分的含量为:
有机工业废水 9.3~9.8;
氮源 0.05~0.4;
EM活菌微生物制剂 0.1~0.3;
其它工序相同。
本发明利用发酵、压榨、提液、真空浓缩等工艺,提取出有效成分高、易吸收、施用方便的有机肥原液,经过与黄腐酸、氨基酸或无机化肥混配,找出不同肥源的最佳结合点,制备出有效成分含量高且肥效均衡、效力迅速且持久、作用广泛、施用量少、施用方便的有机复合肥。本发明可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满足植物对肥料的多样化需求,克服了传统有机肥肥效慢、不易吸收的缺点,避免因了单一施用某种无机肥、腐殖酸或氨基酸易造成缺失肥份的危害。本发明可用基肥或追肥的方式冲施、滴灌、微灌、叶面喷施、浸种、拌种、灌根、沟施、穴灌等任何一种方式,施用,可使作物增产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沪生,未经朱沪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0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