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升降轮机构及动力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1296.6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1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溱;何弢;黄定;赵磊;乔磊;张建飞;王强;刘力源;高晓斌;苏延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5/14 | 分类号: | A45C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升降 轮机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轮机构及动力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传统的升降装置中,升降装置主要应用在一些大型工程设备的升降上面,而针对一些小型化的智能移动装置很少有应用升降机构实现主动或被动式升降。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120311977.7,名称为一种带自动升降轮机构的无人搬运车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无人搬运车中的自动升降轮机构,所述自动升降轮机构主要由电机、电机座、丝杆、定向轮、升降架及其限位开关构成,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车身上,升降架上安装有定向轮、限位开关和丝杆套,丝杆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螺旋入升降架的丝杆套内,限位开关限定升降架的行程区间范围,微处理器、限位开关和电机之间为电性连接。
但是采用以上设计原理的自动升降轮机构仍有以下不足:上升机构布置被动轮上,无法实现主动与被动的切换。采用丝杠结构设计复杂,来进行垂直提升成本更高。非模块化设计、只适合于无人搬运车的升降应用,无法应用于其它移动装置。另外现有的智能行李箱结构设计中没有出现过使用自动升降轮装置。
由于避障技术尚未达到完全避障的程度,所以需要在障碍多的时候由外力驱动行李箱,即人拉行李箱,在障碍少的时候可依靠避障技术让拉行李箱按一定路线自主移动,如行李箱自动跟随人行走。因此需要通过自动升降轮机构实现驱动轮升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轮机构及动力轮。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的自动升降轮机构,包括隔板、减速电机、蜗轮、蜗杆、曲柄、连杆以及驱动轮;
其中,所述减速电机和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减速电机依次通过蜗杆、蜗轮驱动所述曲柄转动;所述曲柄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带动所述驱动轮;
当所述减速电机正向转动时,所述曲柄向下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轮向下运动;当所述减速电机反向转动时,所述曲柄向上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轮向上运动。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发可自动升降可提供动力并带有减震功能的动力轮,包括所述的自动升降轮机构,还包括安装基座、电源模块、动力模块、减震模块以及电子模块;
其中,所述动力模块、减震模块和自动升降轮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
所述自动升降轮机构连接所述减震模块;所述动力模块连接所述减震模块;
所述电子模块电连接所述自动升降轮机构的和动力模块;所述自动升降轮机构通过所述减震模块驱动所述动力模块提升或降下;所述减震模块用于动力模块的减震;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动力模块、自动升降轮机构以及电子模块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轮;
所述动力源采用驱动电机;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传动齿轮或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减震模块包括减震基座和弹性元件;减震基座一方面通过弹性元件与动力模块相连,另一方面与自动升降轮机构、安装基座以及驱动轮铰接;
所述弹性元件用于使驱动轮浮动进行减震。
优选地,减震基座采用减震板;所述弹性元件采用拉簧。
优选地,所述电子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内侧或外侧;
或,所述电子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控制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自动升降轮机构的和动力模块;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内侧,控制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外侧。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防护模块和第二防护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防护模块设置在所述驱动轮的外侧,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且设置在所述驱动轮的两侧;
所述第一防护模块用于防尘;所述第二防护模块用于防水。
优选地,所述自动升降轮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主轴、凸轮、带槽连杆、下压扭簧;
所述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蜗杆;主轴连接所述凸轮;带槽连杆的一端与安装基座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主轴间隙配合,另一端的滑轴设置在所述滑槽内;连杆的一端与带槽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减震板;下压扭簧设置在安装基座上,下压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震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1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