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1650.5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0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潘晴财;郑明杰;赖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潘晴财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14 |
代理公司: | 11006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尚群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直流 转换器 | ||
一种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可达成零涟波电压特性;所谓零涟波电压于工程上代表接近零的极低的涟波电压。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包含涟波消除电感器、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功率开关、第一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及整流元件。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涟波消除电感器并包含多个线圈,所述线圈将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区分为输入级及输出级。功率开关、第一电感器及第一电容器位于输入级并分别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第二电容器及整流元件位于输出级并分别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压型转换器,特别是一种于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可携式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轻型化转变,产品的体积变小使得其电池的体积和容量也随之减小。这就要求尽可能地提高此类产品供电模块的转换效率,减小功耗,并使其能在较宽的电池电压变化范围内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能在宽输入范围下工作的升降压变换器被广泛用于此类场合。
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在图1中,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连接于电源Vin及负载RL之间,并包含功率开关Q、电感器L、二极体2及输出电容器Co。功率开关Q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漏极连接电源Vin的高电力准位端,源极连接于二极管2的阴极,功率开关Q的漏源极间具有本体二极管1。电感器L的一端连接于功率开关Q的源极及二极管2的阴极,另一端连接于电源Vin的低电力准位端。输出电容器Co与负载RL并联,且其一端还连接于二极管2的阳极,另一端还连接于电源Vin的低电力准位端。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的工作周期,可以让输出电力调整为较电源输入的电力高或低的固定输出电力。
虽然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具备电路简易及成本低的特点,然其输出的电力却具有高涟波让输出电力不稳定,进而影响连接在其后端的负载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连接于电源及负载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包含涟波消除电感器、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功率开关、第一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整流元件、输出电容器。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涟波消除电感器,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包含多个线圈,所述线圈使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区分为相互电气隔离的输入级及输出级,其中输入级连接于电源,该输出级连接于负载。功率开关位于输入级并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第一电感器位于输入级并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及功率开关;第一电容器位于输入级并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及功率开关;第二电容器位于输出级并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整流元件位于输出级并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及第二电容器;输出电容器位于输出级并电连接于电能隔离及转换单元、第二电容器、整流元件及负载。
当功率开关导通时,整流元件截止,涟波消除电感器及第一电感器配合分配电源提供的电力,借以降低传递至负载的电力的涟波值;当功率开关截止时,整流元件导通,涟波消除电感器及第一电容器配合分配电源提供的电力,借以降低传递至负载的电力的涟波值。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达到降低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输出涟波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操作于第一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升降压型直流转换器操作于第二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潘晴财,未经亚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潘晴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1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