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心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1717.5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2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胡英才;刘若虚;苗玉礼;查旋;李鹏;杨玉山;吴荷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6;F04B53/14;F04B5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心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心抽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油田用井下偏心抽油泵通常主要由上、下泵筒以及分别与上、下泵筒内壁呈密封滑动配合的上、下柱塞组成。上、下柱塞相互连接在一起,游动凡尔设置在上柱塞底部。上、下泵筒之间通过偏心接头相连,偏心接头的一侧向外凸出构成固定凡尔球罩,固定凡尔球罩内设置着一固定凡尔球,固定凡尔球罩的底面具有一进油口,该进油口的轴线与下柱塞的轴线相平行。大泵筒上端连接油管至井口,下泵筒下端连接油管作为尾管,起到下井时的导向等作用。在抽油时,原油从偏心接头下部的进油口进入,经过偏心接头与上泵筒之间的连接窗口进入上柱塞内部,随着柱塞在泵筒内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偏心抽油泵的固定凡尔与游动凡尔的动作方式与普通抽油泵一样,实现原油的举升。在注汽时,将上柱塞提出上泵筒,此时下柱塞进入上泵筒,蒸汽从泵上油管经上泵筒与下柱塞环空间隙、下泵筒、泵下油管将蒸汽送至要求的位置。但在实际使用中,在稠油井热采注汽过程中,由于异常情况(如油井出砂严重)造成泵下油管遇阻,油管热伸长无法释放时,下泵筒会发生弯曲变形。注汽完成后,下柱塞无法下入下泵筒,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同时由于下泵筒与进油口都平行的连接在偏心接头上,设计空间受限,无法通过简单的增加下泵筒壁厚来提高其强度。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07428U(公告日为2010年6月6日)公开了“一种热采偏心抽稠泵”,在下泵筒的外周上加装有引流管,引流管的上端连接在偏心接头上,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有偏心的转换接头,转换接头连接在下泵筒的下端和引流管的下端之间,其中引流管的内管壁和下泵筒的外筒壁围成上端连通固定阀的进油口、下端连通转换接头的内孔的引流通道,而转换接头的内孔又与下泵筒的下端口相通,以通过该引流管在下泵筒的外周上起到加强保护作用。但该结构的主要问题为采用此种结构,原油只能从泵下尾管(长度至少10-20m)进入引流通道后,经过引流通道(0.5m左右)才能进入固定阀进油口。进油流道长,进油阻力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抽油泵,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进油流道长,进油阻力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中偏心抽油泵的技术方案如下:
偏心抽油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的上泵筒、偏心接头、下泵筒、转换接头,转换接头和偏心接头之间还连接有套装在下泵筒外的引流管,引流管的内管壁和下泵筒的外筒壁之间具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下端封闭,并在引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引流口,引流口间隔设置在下泵筒的下端口上方。
引流管的处于偏心接头的进油口下方的一侧管壁为自上而下逐渐向靠近下泵筒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管壁,所述引流口为开设在倾斜管壁上的引流窗口。
引流窗口处于倾斜管壁的顶部。
引流管的内管壁和下泵筒的外筒壁间隔设置,所述引流通道为引流管和下泵筒之间的环形空腔。
引流管的下端固定在转换接头的上端,转换接头的上端面为封堵在引流通道的下端开口上的封堵面。
转换接头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气孔,注气孔的上段具有供下泵筒的下端插入的插孔段,插孔段的孔壁和下泵筒的外筒壁上对应设有周面密封结构。
周面密封结构包括插孔段的孔壁上开设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装配有与下泵筒的外筒壁周面密封配合的密封盘根。
本发明中抽油泵的引流通道的下端封闭,并在引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引流口,引流口间隔设置在下泵筒的下端口上方。这样的进油方式为偏置进油,保证了该泵有较短的进油流道,减小了进油阻力。同时在进行注气作业时,蒸汽将从下泵筒的下端口经泵下尾管送至设计的注汽位置,不会直接倒流到引流通道溢出。当出现油井出砂等特殊情况导致泵下尾管注汽时产生的热伸长无法自由释放时,会对泵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在增加引流管后,承受该挤压力的零部件从壁厚较小的下泵筒,转移到了壁厚更厚、受力面积更大的引流管,提高了下泵筒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17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泵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活塞式压缩机用刮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