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化铟或含氢氧化铟的化合物的电解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2530.7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6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新藤裕一朗;竹本幸一;古仲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坤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11/34 | 分类号: | C25D11/34;C25B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化 化合物 电解 制造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6月12日、申请号为201280027688.1(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65013)、发明名称为“氢氧化铟或含氢氧化铟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氢氧化铟或含氢氧化铟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氢氧化铟或含氢氧化铟的化合物为用于制造形成ITO膜的溅射用ITO靶的氧化铟或含氧化铟的化合物粉末的原料。
背景技术
ITO(以铟-锡为主成分的复合氧化物)膜作为以液晶显示器为主的显示设备的透明电极(膜)而被广泛使用。作为形成该ITO膜的方法,通常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一般被称为物理蒸镀法的方法进行。特别是从操作性和膜的稳定性考虑,大多使用磁控溅射法来形成。
基于溅射法的膜的形成如下进行:使Ar离子等正离子物理轰击设置在阴极的靶,并利用该轰击能量释放构成靶的材料,从而在对置的阳极侧的衬底上层叠组成与靶材料几乎相同的膜。
采用溅射法的覆盖法的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处理时间、供电功率等,能够以稳定的成膜速度形成从埃单位的薄膜至数十μm的厚膜。
一般来说,ITO烧结体靶是通过粉碎混合氧化铟和氧化锡,并对所得的混合粉末进行成型、烧结来制造的。在氧化铟和氧化锡的粉碎混合时,使用球磨机、V型混合机或带型混合机进行干式或湿式混合。
作为ITO烧结体靶的原料的氧化铟粉末,可以通过对氢氧化铟进行煅烧来制造。该氢氧化铟制造方法的代表性公知技术,已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该专利文献1的方法是以铟为阳极进行电解来制造氢氧化铟,再对其进行煅烧得到氧化铟粉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该专利文献1由于更名而导致申请人名称与本申请不同,但其也是本申请人提出的申请。
作为氧化铟的制造方法,还可以考虑中和法。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由于中和法存在以下问题,因此电解法是有效的。
a)所得氧化铟粉末的各种特性(平均粒径、表观密度等)的偏差大,这是阻碍氧化铟系显示材料、荧光体等的“品质偏差的降低”或“高品质化”的主要因素。
b)对于将制造条件(液温、反应速度等)控制为恒定来说未必容易,而为了使制造条件稳定,设备成本上升。
c)在需要特性与以往不同的粉末时,无法灵活地应对这种要求。
d)装置的规模比较大,因此,如果要将制造条件控制为恒定,则需要相当大的劳力,从这一方面可以认为对于增产来说未必容易。
e)由于每次都会产生中和废液(例如硝酸铵),因此需要进行处理,这提高了运行成本。
接下来,给出通过电解制造氢氧化铟的代表例。
在浓度为0.2~5mol/L、pH为4~10、温度为10~50℃的硝酸铵(NH4NO3)水溶液中,以铟为阳极(anode),并以100~1800A/m2的电流密度通电,进行电解。然后,过滤电解槽底部的沉积物,洗涤并干燥,得到氢氧化铟。
在以该氢氧化铟作为原料制造氧化铟时,只要在1100℃左右的温度下焙烧即可。由此,可以得到平均粒径为1~5μm的氧化铟粉末。
在进行上述氢氧化铟的电解时,在电解槽中配置铟板作为阳极(anode),配置常规的不锈钢板作为阴极(cathode),并使电解液在它们之间流动来进行电解。然而,生成的氢氧化铟附着在阳极表面,铟电沉积在阴极表面并以树枝(dendrite)状延伸,导致阳极和阴极发生短路,产生了无法长时间进行电解的问题。
此外,如果连续实施电解,则溶出电位比In高的元素作为杂质残留在阳极表面,结果存在杂质在表面浓缩的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电解,则杂质也混入到电解液中,导致之前析出的氢氧化铟的纯度下降。此外,在阳极表面局部失去铟金属,阳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变得不均匀。结果还产生了下述异常情况,即,在阳极的表面局部产生孔穴,阳极自身脱落到电解浴中。
而且,在氢氧化铟的电解时,生成的氢氧化铟附着在阳极表面,铟电沉积在阴极表面并以树枝(dendrite)状延伸,产生了阳极和阴极短路的问题。
对现有技术进行调查时,下述的专利文献已被公开。
专利文献2是氧化铟粉末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以铟作为阳极,并在搅拌成氢氧化铟沉淀悬浮在电解液中的状态下进行电解。具体来说,在未进行搅拌时,电解槽液面附近的pH为8.5左右,槽底附近的pH为3.2左右,而通过搅拌电解液,使液面附近和槽底附近的电解液混合,从而使pH均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坤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未经吉坤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2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