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2538.3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3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曹茂森;徐炜;朱祥;韩奕;潘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检测 结构 损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具体涉及梁类结构损伤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梁类结构作为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在长年服役中产生的微小损伤会积累、演变成危害整体结构可靠运行和安全的宏观损伤。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几十年来各种梁类结构局部损伤检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振型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但结构局部损伤引起的振型局部变化不明显,因此直接用于结构损伤检测具有局限性。
公开号为CN10484934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小波变换的梁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梁结构在固有频率下的振动形状信号;(2)用墨西哥小波对振动形状做小波变换得到多尺度小波变换振动形状模态;(3)将奇异值分解作用到多尺度小波变换振动形状模态得到奇异值分解-小波变换振动形状模态的特征图像;(4)根据特征图像中是否出现较大奇异值峰来判断梁结构损伤,并沿着奇异值峰来确定损伤位置。该方案能加强损伤信息的特征,快速、准确地判断损伤,并检测出损伤位置。但是消除环境噪声的影响还不够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局部损伤引起的振型局部变化不明显,因此梁的振型直接用于梁类结构损伤检测具有局限性,同时考虑到环境噪声会对损伤检测的效果产生干扰,需要建立一种抗噪的由振型奇异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梁结构的模态振型信号W(x),其中x为振型的空间坐标;
(2)、将调制参数引入高斯函数g(x),并求其二阶导数,得到用于辨识梁类结构损伤的函数GA(x);
(3)、通过在函数GA(x)中引入尺度参数s,得到用于噪声环境下辨识梁结构损伤的函数
(4)、令将振型信号W(x)与函数做卷积运算,得到其中:上标*为复共轭符号,为卷积运算符号,u为卷积变量;
(5)、取Y(u)的模|Y(u)|,如果其中存在噪声引起的毛刺干扰,则逐步增大尺度参数s,重复步骤(4)进行卷积运算,直至噪声引起的毛刺干扰消失;此时根据Y(u)的模中是否出现局部峰值来判断梁结构中是否存在损伤,并根据峰所在位置确定损伤位置。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步骤(2)中具体计算如下:
g(x)=(σ2π)-1/4exp(-x2/(2σ2))
G(x)=g(x)exp(iηx)
其中g为高斯函数,exp是自然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d/dx为求导运算,g'为高斯函数的一阶导数,g”为高斯函数的二阶导数;σ2为高斯函数方差,η为调制参数。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方差σ2为1/2,调制参数η为3。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步骤(5)中逐步增大尺度参数s是指从1逐渐增加到15。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振型信号W(x)的获取方法为:用力激励器对梁类结构施加简谐激励,同时用激光扫描测振仪测量梁类结构完好面的稳态振动响应,通过实验模态分析获取梁类结构的振型。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噪的使用振型检测梁类结构损伤的方法,该方法集成了降噪和损伤特征辨识两个功能,能在环境噪声干扰下准确判断梁类结构局部损伤的出现并检测出损伤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带裂缝悬臂梁类结构的第七阶振型图。
图3是使用本发明带裂缝悬臂梁类结构的损伤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2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