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24476.X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78;B67D7/76;F17D1/14;F17D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力 石油化工 系统 供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用于为电力,石油化工 系统供油和卸油。
背景技术
电力、石油化工系统在燃油、润滑油、原油等介质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用卸油装置 把油罐车或油轮油罐的油输送到用户的储油罐中,然后用供油装置把储油罐中的油输送到各 个用油点,如此一来,从油罐车或其他油罐到各用油点要用到卸油装置和供油装置各一套。 供油装置和卸油装置包含的阀体较多,具有较高的成本,并且阀体和管路的连接处容易出现 泄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将卸油、 供油装置合并,卸油、供油装置公用油泵、滤网及进出口阀门,节省供油泵及相关滤网、阀 门投资,简化系统流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进油管和储油 罐,进油管和储油罐之间的管路上顺序设有第一截止阀、两个并联的动力阀组和第二截止阀, 还包括卸油管路,卸油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截止阀和动力阀组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通第二 截止阀和储油罐之间的管路,卸油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中,还包括供油分支管路,供 油分支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截止阀和动力阀组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通储油罐,供油管路连 通动力阀组和第二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供油分支管路上设有第四截止阀,供油管路上设有第 五截止阀。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中,动力阀组包括顺序连通的 第六截止阀、泵入口滤网、油泵和止回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卸油、供油装置合并,卸油、供油装置公用油泵、滤网及进 出口阀门,节省供油泵及相关滤网、阀门投资,简化系统流程。阀门和管路用量少,可以节 省费用,阀门和管路之间的连接口减少,能够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油管,2-第一截止阀,3-第六截止阀,4-泵入口滤网,5-油泵,6-止回 阀,7-第二截止阀,8-动力阀组,9-第五截止阀,10-第三截止阀,11-第四截止阀,12-供油 管路,13-储油罐,14-卸油管路,15-供油分支管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系统的供油、卸油装置,包 括通过管路连通的进油管1和储油罐13,进油管1和储油罐13之间的管路上顺序设有第一 截止阀2、两个并联的动力阀组8和第二截止阀7,还包括卸油管路14,卸油管路14的一端 连通第一截止阀2和动力阀组8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通第二截止阀7和储油罐13之间的管 路,卸油管路14上设有第三截止阀10。动力阀组8包括顺序连通的第六截止阀3、泵入口滤 网4、油泵5和止回阀6。如果本装置对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话,可以将各手动截止阀门修改 为电动阀门。
还包括供油分支管路15,供油分支管路15的一端连通第一截止阀2和动力阀组8之间 的管路,另一端连通储油罐13,供油管路12连通动力阀组8和第二截止阀7之间的管路, 供油分支管路15上设有第四截止阀11,供油管路12上设有第五截止阀9。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操作方法:
如果油罐车或其他油罐自带卸油装置,卸油工况:第一截止阀2和第三截止阀10处于开 启状态,其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油罐车或其他油罐不带卸油装置,卸油工况:第一截止阀2、第六截止阀3、止回阀 6和第二截止阀7处于开启状态,其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供油工况:第四截止阀11、第六截止阀3、止回阀6、第五截止阀9处于开启状态,其 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44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空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压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