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8855.6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1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霍亮;甘霖;李博睿;付松年;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宋业斌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芯扇入扇出 模块 耦合 封装 系统 | ||
1.一种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四维调整架(2)、单芯光纤束(3)、第一夹具(4)、第一陶瓷插芯(5)、移动载物板(6)、直角棱镜(7)、第一CCD(8)、第二陶瓷插芯(9)、第二夹具(10)、六维调整架(11)、多芯光纤(12)、光功率计(13)、第二CCD(14)和显示器(15);
所述光源(1)与所述单芯光纤束(3)各尾纤分别连接,所述单芯光纤束(3)插入所述第一陶瓷插芯(5),所述第一夹具(4)上放置并固定所述单芯光纤束(3),所述四维调整架(2)上放置并固定所述第一夹具(4);所述多芯光纤(12)插入所述第二陶瓷插芯(9),所述第二夹具(10)上放置并固定所述多芯光纤(12),所述六维调整架(11)上放置并固定所述第二夹具(10);所述第一CCD(8)设置于所述单芯光纤束(3)与所述多芯光纤(12)的上方,所述第二CCD(14)设置于所述单芯光纤束(3)与所述多芯光纤(12)的侧面;所述第一CCD(8)、所述第二CCD(14)分别与所述显示器(15)相接;所述直角棱镜(7)置于所述单芯光纤束(3)与所述多芯光纤(12)之间,所述直角棱镜(7)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移动载物板(6);所述光功率计(13)通过裸纤适配器与所述多芯光纤(12)连接;
通过调整所述四维调整架(2)和所述六维调整架(11),并同时观测所述光功率计(13)的变化,实现空间耦合,使得所述单芯光纤束(3)与所述多芯光纤(12)的轴线重合;
采用所述移动载物板(6)将所述直角棱镜(7)从所述单芯光纤束(3)和所述多芯光纤(12)之间移出,从而当所述光源(1)依次与所述单芯光纤束(3)中的光纤相连时,通过调节所述六维调整架(11)可以使得与所述多芯光纤(12)相连的所述光功率计(13)测得的功率均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此时已经完全对准达到最佳耦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光纤束(3)、所述多芯光纤(12)和所述直角棱镜(7)排列于同一水平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单芯光纤束与多芯光纤的轴线、第一CCD的光轴和第二CCD的光轴三者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不同发射波长的激光光源或发光二极管光源。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棱镜(7)的两个直角面均镀有高反膜,并设置于所述单芯光纤束与所述多芯光纤之间,用于将来自单芯光纤束端面和多芯光纤端面的光线分别偏转90°后进入所述第二CCD,以使第二CCD可同时清晰观察到单芯光纤束端面和多芯光纤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扇入扇出模块耦合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芯光纤束经过所述四维调整架调整对准后,且当所述多芯光纤经过所述六维调整架调整对准后,将所述单芯光纤束与多芯光纤的端面靠近,使用滴管滴加折射率匹配液于端面之间,吸走多余折射率匹配液;使用六维调整架扩大端面距离,放入玻璃套管,并使用点胶针在所述多芯光纤和单芯光纤束的靠近光纤尾端部分涂覆紫外胶,使紫外胶布满玻璃管尾端表面;将所述单芯光纤束和多芯光纤靠近,使紫外胶浸入玻璃套管和所述单芯光纤束与多芯光纤的缝隙中;经过1分钟~5分钟后,紫外胶浸入充分,采用紫外灯照射紫外胶10分钟~30分钟,使紫外胶充分固化,完成多芯光纤耦合器的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88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