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BA基因L444P突变检测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332857.2 申请日: 2016-05-19
公开(公告)号: CN105755166A 公开(公告)日: 2016-07-13
发明(设计)人: 谢勇壮;郭奇伟;钟力;许华曦;卜国军;曹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人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gba 基因 l444p 突变 检测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GBA基因L444P突变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戈谢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溶酶体贮积病。由于葡糖脑苷脂酶GBA基因突变,葡糖脑苷脂酶活性降低或丧失,造成葡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内贮积,临床上以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骼破坏、生长发育落后、反复癫痫发作和共济失调为主。戈谢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其发病率为1/(10~40)万。GBA是位于1号染色体上,目前将近有300个不同的突变被报道,其中N370S、L444P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

许多研究在散发性帕金森病(PD)上也发现GBA基因的突变。帕金森病是除了阿尔茨海默病(AD)以外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PD患病率为1.17%,与欧美发达国家相似,这一比例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上升到3%,因此帕金森病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帕金森病确诊的时间平均是在70岁,但是其症状却比临床确诊更早的出现,因此寻找早期帕金森病生物学标志以及进行基因诊断,对于其风险预测以及后期预防极为重要。帕金森病从确诊到死亡一般会持续15年,有些可以活到20年甚至更久。目前关于它的发病原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此病是由遗传、环境和老化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帕金森病的发病与遗传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研究通过对家族性帕金森病病例的分析,在染色体上已发现至少有13个位点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其中在中国人群中LRRK2和GBA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许多研究也表明GBA的突变会增加7~10倍的帕金森病风险。

2004年,Lwin等(LwinA,OrviskyE,Goker-AlpanO,etc.Glucocerebrosidasemutationsinsubjectswithparkinsonism.MolGenetMetab.2004Jan;81(1):70-3.)首先研究GBA基因在帕金森病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在帕金森病病人中GBA基因突变率高达21%;而对照组中GBA基因突变率仅为4.45%。这一结果提示GBA基因突变很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种危险因素。GBA基因突变在人群中有所差异,有报道在中国人群中GBAL444P(1448T>C)突变与PD相关(WangY,LiuL,XiongJ,etc.GlucocerebrosidaseL444PmutationconfersgeneticriskforParkinson'sdiseaseincentralChina.BehavBrainFunct.2012Dec10;8:57.)。在中国大陆402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现11例携带GBA基因L444P突变,均为杂合突变(SunQY,GuoJF,WangL,etc.GlucocerebrosidasegeneL444PmutationisariskfactorforParkinson'sdiseaseinChinesepopulation.MovDisord.2010Jun15;25(8):1005-11.)。在413名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GBA基因L444P突变,因此GBA基因L444P突变是中国人群PD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临床上对PD风险基因GBA的444位点进行检测,检测受测者是否携带相关基因突变,可以协助医生诊断帕金森病,以便更及时地指导用药,大大减轻病人和家属的负担。对帕金森风险基因进行检测有助于风险基因携带的受测者提早对帕金森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起到早检测早预防的作用。

目前应用于帕金森相关风险基因检测的技术主要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该方法是根据GBA基因L444P突变位点的不同选择了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该种内切酶只对其中的一种多态性具有切割的作用,而对另一种多态性不会产生切割。这种方法首先通过引物对GBA基因L444P突变位点进行PCR反应,然后对PCR产物使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再把酶切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所得到的片断大小来对GBA基因L444P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该方法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该方法依靠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在酶切过程中容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其次,电泳的方法容易造成致命的PCR产物污染,导致结果的误判;再次,该方法费时(约5~6h),耗工,至少包括PCR扩增、酶切、电泳、凝胶成像分析四个步骤,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人为误差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人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人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2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