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用传感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6465.3 | 申请日: | 201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8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邢玉忠;罗永豪;刘丽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11/24 | 分类号: | G01D11/24;G01D11/2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传感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传感器防护装置,具体为煤矿用传感器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用于防止井下瓦斯及煤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传感器的破坏。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安装了很多的传感器,包括瓦斯浓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煤尘浓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在正常的环境下能够为煤矿井下环境的监测提供依据,但在发生事故时(例如瓦斯和煤尘爆炸)会受到破坏而失效。
针对传感器的防护一直以来面临着一个困扰,不采用任何防护措施,虽然能够保证传感器显示器的正常显示以及传感器探头的正常监测,但无法抵御瓦斯或煤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坏;而采用封闭保护以后,虽然可以抵御瓦斯或煤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坏,但无法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显示器的正常显示以及传感器探头的正常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煤矿井下传感器的正常显示、监测与防爆炸冲击波破坏不可合理兼顾的问题,提供一种煤矿用传感器防护装置。该装置在正常环境下能够保证传感器显示器的正常显示以及传感器探头的正常监测,在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能够有效抵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破坏,并且在冲击波过后马上恢复传感器的正常显示、监测。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煤矿用传感器防护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内防护壳,和套于内防护壳外的长方体状的外防护壳,内、外防护壳的下相对面上分别开有形状、尺寸相同的传感器显示窗口和感应窗口,内、外防护壳的左、右相对面之间分别固定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外防护壳的左、右相对面固定),在内、外防护壳左、右相对面之间的弹簧不受力状态(自由状态)下,使内、外防护壳的下相对面上的显示窗口对齐、感应窗口对齐;外防护壳的顶面开有沿外防护壳长度方向的行程条孔,内防护壳的顶面固定有从外防护壳上的行程条孔穿出的卡头。使用时,传感器置于内防护壳内并使其显示屏(窗)、感应部位(件)分别与显示窗口、感应窗口对准,内防护壳顶面的卡头固定于煤矿井下巷道顶板。正常状态下,内、外防护壳左、右相对面之间的弹簧都不受力且内、外防护壳下相对面上的显示窗口和感应窗口对齐,此时,传感器可正常显示、正常监测;在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作用,外防护壳沿其行程条孔的长度方向即外防护壳的长度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移动过程中,卡头沿行程条孔滑动,不会影响外防护壳的移动),内、外防护壳下相对面上的显示窗口和感应窗口位置相错,即外防护壳将内防护壳的显示窗口和感应窗口遮挡,使内防护壳内的传感器受到保护;同时,内、外防护壳左、右相对面之间的弹簧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冲击波过后,在弹簧作用下,外防护壳得以复位,从而恢复传感器的正常显示、正常监测。
进一步地,为防止内、外防护壳相对滑动过程中因弹簧收缩不同步而导致内外防护壳之间滑动摩擦增大而影响滑动,在内防护壳内、左右内壁之间固定有与内防护壳左右内壁垂直的滑槽,外防护壳的左右内壁上固定有与外防护壳左右内壁垂直的抽拉滑条,抽拉滑条分别穿过内防护壳的左、右面与其内的滑槽相配合,从而实现外防护壳的滑动(移动)导向,使滑动同步进行。
本发明所述装置在正常环境下能够保证传感器显示器的正常显示以及传感器探头的正常监测,在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能够有效抵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破坏,并且在冲击波过后马上恢复传感器的正常显示、监测,其结构设计巧妙、独特,很好地解决了煤矿井下传感器的正常显示、监测与防爆炸冲击波破坏不可合理兼顾的问题,是煤矿井下传感器理想的配套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在保护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中:1-内防护壳,2-外防护壳,3-传感器显示窗口,4-传感器感应窗口,5-弹簧,6-行程条孔,7-卡头,8-滑槽,9-抽拉滑条,10-弹性锁片,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6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