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4670.4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B66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轿厢(106)、对重(108)、曳引机(110)、以及补偿装置(120)。补偿装置包括:吊挂在补偿绳张紧轮(124)的旋转轴(124a)上的第一张紧垂重(126);设置在第一张紧垂重下方的井道底部(103),中间部具有可以使第一张紧垂重穿过的通孔(128a)的第一追加垂重(128);以及连接第一张紧垂重和第一追加垂重的第一柔性绳索(129)。通常,第一柔性绳索处于松弛状态,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不会作用在补偿绳张紧轮上。当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随之跳跃的第一张紧垂重通过第一柔性绳索拉起第一追加垂重,使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作用在补偿绳张紧轮上,抑制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曳引式电梯装置是利用位于曳引轮槽的曳引绳与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连接于曳引绳两端的轿厢和对重上下运行。电梯运行时,轿厢侧和对重侧的曳引绳的长度在不断变化。对于高层建筑的长行程电梯来讲,曳引绳的长度和重量都很大。所以,根据轿厢和对重的位置,当曳引轮一侧的曳引绳远远长于另一侧时,曳引轮两侧载荷会产生严重的不平衡,使电梯难以实现稳定的运行。为了减少电梯运行中曳引轮两侧所承受的载荷差,电梯装置上通常设有补偿装置。常见的补偿装置主要由补偿绳和张紧轮构成。补偿绳的一端连接在轿厢,另一端连接在对重,而在补偿绳的下垂弯曲部搭载有张紧轮。相关内容可以参照《电梯-原理·安装·维修》第二章第九节<补偿装置>(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上海市电梯培训中心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发行;2011年11月第1版)。
另外,电梯装置通常具有限速器,用于监控电梯的运行速度。限速器包括限速器本体、限速器绳以及张紧轮等。限速器绳与安装在轿厢或对重(以下为叙述方便,只例举轿厢)的连杆系统相连接,在通常的运行过程中伴随轿厢一同移动。当轿厢的下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限速器本体将制停限速器绳,从而通过连杆系统带动安装在轿厢下方的安全钳动作,强行制停轿厢。相关内容可以参照上述《电梯-原理·安装·维修》第二章第五节<限速器、安全钳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不论是补偿装置的张紧轮还是限速器的张紧轮,都是靠其重力保持补偿绳或限速器绳的张紧状态。当张紧轮的重量不足时,如上述《电梯-原理·安装·维修》的图2-40所示,经常在张紧轮的旋转轴上垂挂配重(以下,称为“垂重”),以增加张紧的重力。
在电梯下行过程中安全钳动作,轿厢被紧急制停时,对重、曳引绳、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都将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原来的移动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退回,这将带动张紧轮向上跳跃。电梯的行程越长,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的长度就越长,导致跳跃的幅度就会越大。当这种跳跃的幅度较大时,跳跃后回落的张紧轮不仅可能伤害补偿绳或限速器绳,而且可能导致张紧轮脱离补偿绳或限速器绳。
抑制这种跳跃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悬挂在张紧轮旋转轴上的垂重,大型的垂重可以抑制对重、曳引绳、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的惯性移动,从而抑制张紧轮的跳跃。但是,如果增加补偿装置的垂重,为了承受这些重量必须增加曳引绳的根数。对于长行程电梯来讲,曳引绳的重量占很大的比重,增加曳引绳的数量必将加大曳引机的负担,必要时需要提高曳引机的规格,同时也需要提高控制柜的规格与其相配。同样,如果增加限速器的垂重,为了承受其负荷也需要提高限速器的规格。这些装置随着规格的提高其尺寸也将变大,为了容纳这些装置,必要时需要加大机房的尺寸。这些都将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
另外,曳引绳和补偿绳在使用过程中会渐渐被拉长,这将使补偿装置的张紧轮的高度也随之渐渐降低。如果补偿装置的张紧机构的最低点(例如垂重的下端)触到井道底部,则该张紧机构将失去张紧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装配电梯时需要保证补偿装置的张紧机构的最低点与井道底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规定的距离,并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该间距。随着增加垂重的重量,垂重的尺寸也会增加。为了避免垂重与周围装置的相互干涉,增加垂重的重量通常是通过增加垂重的高度来实现。而为了保证增加高度后的垂重的最低点与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规定的距离,则需要增加底坑的深度(即增加井道整体的高度)。这不仅将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而且在建筑物结构的限制下很难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4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道电梯
- 下一篇:模组化电梯快速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