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9164.4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9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晴;鲍俊;童广;崔少丽;罗伟;曾超;李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02;H01B1/04;H01B13/00;H01L51/52;H01L51/5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t 石墨 纳米 复合 透明 导电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石墨烯基片剪裁与清洗,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并转移到PET基底上的石墨烯剪裁至器件制备所需尺寸,对剪裁后石墨烯基片表面的无机杂质和有机物残留进行清洗清除;
银纳米线溶液配制,用超纯水将原银纳米线溶液稀释成浓度为0.2×10-3~3×10-3mg/mL的水溶剂分散液;
真空抽滤银纳米线膜,将浓度为0.2×10-3~3×10-3mg/mL的银纳米线的水溶剂分散液倒入真空抽滤装置的待抽滤瓶内,在与抽滤瓶接触的滤膜下方抽真空形成负压,从而在滤膜上沉积成银纳米线膜,实现固液分离;
压片,将清洗后的PET基石墨烯放置在第一平整玻璃板上,在PET基石墨烯上旋涂导电高分子材料PEDOT PH1000,且以3900~4100转/分钟的转速分别旋涂1~4层,每层的厚度为30纳米,之后在PET基石墨烯上滴加异丙醇,再将滤膜上沉积的银纳米线膜紧贴在石墨烯上,并排净石墨烯与银纳米线膜之间的气泡,接着在滤膜上覆盖一层平整的PE膜,然后在滤膜上盖上第二平整玻璃板并施加大小为0.1MPa~0.8MPa的压强压紧;
滤膜去除,将压片后获得的滤膜-银纳米线-石墨烯-PET结构放入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加丙酮溶剂使上层的滤膜完全溶解,完成银纳米线的衬底转移,得到银纳米线-石墨烯-PET复合电极结构;
氮气吹干,用氮气吹干仪将银纳米线-石墨烯-PET复合电极结构表面吹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剪裁后石墨烯基片表面的无机杂质和有机物残留进行清洗清除,其顺序包括:
将石墨烯基片放入倒有超纯水的烧杯,对烧杯进行封口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清除石墨烯基片表面的无机杂质;
取出石墨烯基片并用去离子水冲洗两遍;
将石墨烯基片放入倒有丙酮的烧杯,对烧杯进行封口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清除石墨烯基片表面的有机物残留;
取出石墨烯基片并用去离子水冲洗两遍;
将石墨烯基片放入倒有异丙醇的烧杯,对烧杯进行封口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石墨烯基片表面残留的丙酮;
取出石墨烯基片并用去离子水冲洗两遍;
采用氮气吹干仪将清洗后的石墨烯基片进行氮气吹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为MCE混合纤维膜,且滤膜的微孔直径为0.20~0.24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氮气吹干步骤之前还包括:残留滤膜去除,取出复合电极薄膜,放入干净的丙酮中进一步去除滤膜残留,并用超纯水和丙酮溶剂冲洗银纳米线-石墨烯-PET复合电极结构表面。
5.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91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波结构
- 下一篇:一种简易平面倒F型三频手机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