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能耗回收己内酰胺有机萃取剂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55732.1 | 申请日: | 2016-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4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鹏;张敏卿;张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3/10 | 分类号: | C07D223/10;C07D20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回收 己内酰胺 有机 萃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能耗回收己内酰胺有机萃取剂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已内酰氨装置中,环己酮肟制备工段,反应液经溶剂回收、萃取、洗涤回收反应溶剂后的环己酮肟水溶液经萃取、洗涤后产生的废水进入废水汽提塔,汽提塔釜得到满足要求的废水后送入废水处理站,顶部出料经分相后分出有机相,水相回流至进料继续蒸馏,该废水汽提塔由于水量及循环量大,能耗高,且塔釜废水指标不同,消耗的生蒸汽量不同。
粗己内酰胺精制工段,为提纯己内酰胺需要用有机萃取剂对己内酰胺进行萃取,再用水对有机萃取剂中的己内酰胺进行反萃。萃取过程中,由于副产物在有机萃取剂中的累积,必须对有机萃取剂进行再生。目前,有机萃取剂再生全部采用蒸馏的方法,将有机萃取剂从塔顶蒸出来提纯,国内大都采用单塔蒸馏,能耗高,造成己内酰胺生产成本的增加。
若能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塔顶冷凝负荷和塔釜加热负荷消耗将至最小,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提高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能耗回收己内酰胺有机萃取剂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第二种无能耗回收己内酰胺有机萃取剂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能耗回收己内酰胺有机萃取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无能耗回收己内酰胺有机萃取剂的装置,包括高压废水汽提塔1、高压有机溶剂精馏塔2、中压有机溶剂精馏塔3、低压有机溶剂精馏塔4、废水进料预热器5、有机溶剂进料预热器6、低压塔顶冷凝器7、第一高压塔釜再沸器8、第二高压塔釜再沸器9、中压塔釜再沸器10、低压塔釜再沸器11、分相罐12、有机溶剂出料冷却器13、高压塔顶辅助冷凝器14、第一泵15;废水进料罐区A通过管道依次与废水进料预热器5和高压废水汽提塔1的上部连接,高压废水汽提塔1的顶部通过管道与高压塔顶辅助冷凝器14连接后分两路,一路依次与第二高压塔釜再沸器9和分相罐12连接,另一路直接与分相罐12连接;分相罐12的上部通过管道与废水有机溶剂罐区I连接,分相罐12的下部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泵15和高压废水汽提塔1的上部连接;高压废水汽提塔1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高压塔釜再沸器8的底部和废水进料预热器5壳程入口连接;第一高压塔釜再沸器8的顶部通过管道与高压废水汽提塔1的下部连接;废水进料预热器5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水处理工段G连接;有机溶剂进料罐区C通过管道与有机溶剂进料预热器6连接后分三路分别与高压有机溶剂精馏塔2、中压有机溶剂精馏塔3和低压有机溶剂精馏塔4的上部连接,高压有机溶剂精馏塔2的顶部通过管道依次与中压塔釜再沸器10、有机溶剂出料冷却器13连接后,再与有机溶剂罐区L 连接;高压有机溶剂精馏塔2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高压塔釜再沸器9的底部和中压有机溶剂精馏塔3的中部连接,第二高压塔釜再沸器9的顶部通过管道与高压有机溶剂精馏塔2的下部连接;中压有机溶剂精馏塔3的顶部通过管道依次与低压塔釜再沸器11、有机溶剂出料冷却器13连接和有机溶剂罐区L连接;中压有机溶剂精馏塔3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中压塔釜再沸器10和低压有机溶剂精馏塔4的中部连接,中压塔釜再沸器10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中压有机溶剂精馏塔3的下部连接;低压有机溶剂精馏塔4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有机溶剂进料预热器6的壳程入口连接,有机溶剂进料预热器6的壳程汽相出口通过管道与低压塔顶冷凝器7的壳程入口连接,有机溶剂进料预热器6的壳程液相出口通过管道与有机溶剂罐区L连接,低压塔顶冷凝器7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与有机溶剂罐区L连接;低压有机溶剂精馏塔4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低压塔釜再沸器11的底部和有机溶剂重组分分离装置K连接,低压塔釜再沸器11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低压有机溶剂精馏塔4的下部连接;有机溶剂出料冷却器13的壳程进口通过管道与己内酰胺水溶液罐区D连接,有机溶剂出料冷却器13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与己内酰胺精制工段M连接;生蒸汽罐区B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高压塔釜再沸器8壳程入口、第二高压塔釜再沸器9的壳程入口连接;第一高压塔釜再沸器8的壳程出口和第二高压塔釜再沸器9壳程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生蒸汽冷凝液罐区H连接;循环冷却水罐区E通过管道与低压塔顶冷凝器7的管程连接后,与循环水回水罐区F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5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