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秧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5113.0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4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大井幸和;小林顺子;福岛茂雄;清水孝式;松村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秧台 | ||
本发明的载秧台即使采用较宽的构造作为秧苗载置部的分隔部,也能够避免该分隔部的强度下降,且避免随着载秧台本身厚度的增加导致重量增加。本发明的载秧台具有:中央分隔部(55A),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以及偏靠端部分隔部(55B),位于与中央分隔部(55A)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偏靠端部的部位,中央分隔部(55A)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偏靠端部分隔部(55B)宽,并且,沿着左右方向的加强筋(56)形成在中央分隔部(55A)的背面侧的上下方向上的多个部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左右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具有秧苗载置部的载秧台,该秧苗载置部载置有能够由秧苗插植机构的插植爪分取的一行量的秧苗。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载秧台而言,通过在以获得标准行距的方式设定的秧苗载置部的分隔部中插入规定宽度的衬垫,从而获得具有比标准行距大的行距的载秧台(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就现有的载秧台而言,在位于引导载秧台的横向移动的导轨的上方侧的载秧台的上端部附近具有加强框架,该加强框架沿着左右方向配设,从而对载秧台的上部进行加强(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就现有的载秧台而言,设置有具有秧苗按压杆部分的秧苗按压件,从而在与秧苗纵向输送用的纵向输送带的搬运面相对的位置,防止载置的秧苗上翘(参照专利文献3)。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通过利用衬垫能够获得具有比标准行距大的行距的载秧台,从这一点上来说是有用的,但该结构使秧苗载置部的分隔部分割,利用具有秧苗按压杆部分的秧苗按压件的安装用凸缘部进行固定。因此,作为载秧台本身、衬垫、以及秧苗按压件的安装用凸缘部,需要采用增加了厚度的坚固的构造,结果可能导致整体重量增加等问题,在这一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对于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作为用于加强载秧台的上部的部件,在载秧台的上端部附近设置有加强框架,因此,使得载秧台的上端附近的部件数量增加,难以降低成本,在这一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对于专利文献3所述的结构,秧苗按压件的秧苗按压杆部分设置在与秧苗纵向输送用的纵向输送带的搬运面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防止载置的秧苗从搬运带向远离侧上翘,并能够容易地向载置的秧苗传递纵向输送带的搬运力。然而,相反,存在于与纵向输送带的搬运面相对的位置的秧苗按压杆部分也会成为障碍,当秧苗较软时,容易导致较难向秧苗载置部补充秧苗,在这一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告“特许第3335827号”(0011段、0015段、图3、图4)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平8-238006号”(0025段、图3、图4)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平8-238006号”(0027段、图2、图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采用较宽的构造作为秧苗载置部的分隔部,也能够在避免该分隔部的强度下降的同时,避免载秧台本身厚度增加从而导致重量大幅增加。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改进载秧台的上端部构造,既削减载秧台上端部的部件数量,又避免载秧台整体的强度下降。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改进设置于载秧台的秧苗按压件和秧苗纵向输送带间的位置关系,既能够容易地向载秧台补充柔弱的秧苗,又能够确保纵向输送性能。
(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5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茱萸种子的保存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鉴定油菜耐寒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