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7021.6 | 申请日: | 2016-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9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明;杨志乾;刘海敌;李华南;李晴;胡海鹏;孙强;王鹏波;吴帅桥;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18 | 分类号: | B63B22/18;F03B1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唐燕洁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浪 供电 定位 升降 生态 浮标 | ||
1.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1)、导流罩(2)和升降装置(3);
所述浮体(1)为中空结构,在浮体(1)的顶部安装有卫星天线(11)和风速传感器(12),在浮体(1)的空腔内安装有上下两层支撑板,浮体(1)的空腔中心垂直安装有直线发电装置(13),该直线发电装置(13)的两端分别贯穿两层支撑板,在直线发电装置(13)的上方安装有与卫星天线(11)相连的通信模块(14),所述上层支撑板上安装有控制模块(15)和波浪传感器(16),下层支撑板上安装有与直线发电装置(13)相连的蓄电池(17),在所述下层支撑板的尾端还设有支撑台,在支撑台安装有电动机(18),所述电动机(18)的主轴水平伸出浮体(1),并在主轴的尾端安装有尾舵(19)和螺旋桨(10);
所述导流罩(2)的前后两端呈喇叭状且相互贯通,贴附在浮体(1)的底部,且导流罩(2)两端的喇叭口的顶端分别与浮体(1)的首尾两端相连;
所述升降装置(3)具有中空的壳体(30),该壳体(30)安装在导流罩(2)的下方,壳体(30)内安装有缆绳收放机构(31),所述缆绳(32)自壳体(30)向下伸出,依次安装有测量传感器(35)、声学释放器(33)及锚(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发电装置(13)包括电能转化机构(131)和正弦推板机构(132);
所述电能转化机构(131)位于浮体(1)内,包括定子铁芯(1311),在定子铁芯(1311)内嵌有环形绕组(1312),定子铁芯(1311)的中心插有活塞缸(1313),环形绕组(1312)环绕在活塞缸(1313)外,在活塞缸(1313)内设有可沿活塞缸(1313)的轴向移动的活塞杆(1314),在活塞杆(1314)上绕有若干永磁体磁极(1315),且永磁体磁极(1315)的N极和S极相互交错排列形成回路,在活塞杆(1314)伸出活塞缸(1313)的端部设有浮块(1316),所述浮块(1316)底部穿过浮体(1)的底部伸入导流罩(2)内;
所述正弦推板机构(132)位于导流罩(2)内,正弦推板机构(132)沿主杆(1321)呈对称结构,在主杆(1321)的中心套有浮球(1322),主杆(1321)的两端分别沿垂直于主杆(1321)的方向向两侧转动连接有两根相互平行且可伸缩的水平杆(1323),位于主杆(1321)同侧的两根水平杆(1323)的端部之间分别连有支撑杆(1324)和推板(1325),所述推板(1325)上布满了阵列式的通孔,推板(1325)和水平杆(1323)之间成固定夹角,在支撑杆(1324)两端分别固连有连接杆(1326),所述连接杆(1326)用于将正弦推板机构(132)固定于导流罩(2)的顶部,且浮球(1322)位于电能转化机构(131)中浮块(1316)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325)和水平杆(1323)之间的固定夹角为1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收放机构(31)包括电机(311),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卷轴(312)和辅助轴(313),所述电机(311)的转轴上套有主动齿轮(314),卷轴(312)上套有过渡齿轮(315),辅助轴(313)的一端套有被动齿轮(316),辅助轴(313)的另一端套有绳轮(318),所述主动齿轮(314)、过渡齿轮(315)和被动齿轮(316)依次啮合转动,所述卷轴(312)上还设有单耳环(317),缆绳(32)的一端系在单耳环(317)上,且缆绳(32)绕过绳轮(318)后伸出壳体(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为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浪能自供电定位式可升降生态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锚(34)上带有钢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70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智能机器鱼的鱼头机构
- 下一篇:一种船体航向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