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367235.3 申请日: 2016-05-30
公开(公告)号: CN107445827B 公开(公告)日: 2020-08-07
发明(设计)人: 龚海燕;张旭;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67/313 分类号: C07C67/313;C07C69/67;B01J23/887;B01J23/652;B01J23/34;B01J29/78;B01J23/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乙醇 氧化 脱氢 乙醛酸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乙醛酸酯选择性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使含氧气体和乙醇酸酯在催化剂存在下接触生成乙醛酸酯的反应步骤;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a)0.3~20份钼和钒的混合物;b)0.05~15份选自铜、钯、锰、镍、铈、铋、钾、镧、镁、锡、铁、钙或钴中的至少一种;c)65~99.8份载体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醛酸酯兼有醛和酯的化学性质,能够发生多种反应,特别是水解可制备乙醛酸。而乙醛酸是合成香料、医药、食品、清漆原料、染料、塑料添加剂等有机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口服青霉素、香兰素、扁桃酸和尿囊素等,所以国内外对乙醛酸的消费量也一直成上升的趋势。

乙醛酸生产方法按起始原料不同,目前约有十几种之多。工业上最常用的有草酸电解还原法、乙二醛硝酸氧化法、马来酸(酐)臭氧化法等。目前国内乙醛酸产业遇到两个较大的问题:首先,是大批量、高质量的乙醛酸供应不足,使其下游产品的价格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严重的影响了乙醛酸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发展;其次,国内基本上全部采用乙二醛法生产乙醛酸。而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影响乙二醛的价格,最终影响乙醛酸价格。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资源,而石油资源不足,所以开辟非石油路线的方法,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世纪70年代,受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开始开展大量的以天然气和煤基原料为主的C1化工研究,相关技术也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在研究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随之而来的会产生大量的工艺副产物乙醇酸酯,所以开发以乙醇酸酯氧化制乙醛酸酯的非石油路线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

但是,通过乙醇酸酯氧化合成乙醛酸酯的反应是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第一级反应,如果继续往下走会使乙醛酸甲酯进一步氧化成酸,再进一步氧化则会产生大量的大量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反应都会导致乙醛酸酯收率降低;而且由于这个氧化反应需要200~400℃才能获得较高的乙醇酸酯转化率,在这个条件下也容易使氧化反应过度,所以必须要使用对一级氧化反应较高的催化剂提高乙醛酸酯的收率。但是就国内外目前对该类反应的报道乙醛酸酯的收率均不高。例如,文献US4340748公开了一种以乙醇酸酯为原料在100~600℃,优选200~400℃条件下用含氧气体对其进行气相催化氧化得到乙醛酸酯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对乙醛酸酯的收率较低,均在88.3%以下,有些条件下乙醛酸酯的收率只有4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选择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乙醛酸酯选择性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乙醇酸酯氧化脱氢制乙醛酸酯的方法,包括使含氧气体和乙醇酸酯在催化剂存在下接触生成乙醛酸酯的反应步骤;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

a)0.3~20份钼和钒的混合物;

b)0.05~15份选自铜、钯、锰、镍、铈、铋、钾、镧、镁、锡、铁、钙或钴中的至少一种;

c)65~99.65份载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数计,组份a)的用量为0.5~15份,组份b)的用量为0.1~7份,组份c)的用量为78~99.4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组分b)选自钯、锰、镍、铈、钾、镧、铁或钴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载体选自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或硅铝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铝分子筛选自SBA15、MCM-41或ZSM-5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锆或氧化钛中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锆或氧化钛中至少两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7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