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叶片陶芯软芯撑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4616.4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2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蒋睿嵩;汪文虎;崔康;熊一峰;林坤阳;赵德中;靳淇超;宋国栋;曹旭康;王楠;邵明伟;刘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02 | 分类号: | B23P15/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叶片 陶芯软芯撑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芯软芯撑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叶片陶芯软芯撑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精铸成形周期长、壁厚精度偏低、废品率高,一直是制约我国新机研制的瓶颈之一。
制备壁厚精度合格的精铸蜡型是保证空心涡轮叶片壁厚的首要条件。精铸蜡型壁厚主要依靠陶芯与蜡型模具的精确匹配进行保证。为控制陶芯在蜡型模具中的位置,需采用芯撑对陶芯进行定位和支撑,通过芯撑的反作用力抵消蜡型充型过程中蜡料对陶芯的作用力,从而减小陶芯变形及漂移,控制精铸蜡型的壁厚偏差分布。目前,芯撑有金属材质芯撑和蜡质软芯撑。因金属芯撑在模具合模及蜡模压制过程中,可能因挤压导致陶芯断裂,因而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由软蜡制成的蜡质软芯撑来实现陶芯在蜡型模具中的定位。
文献“《复杂空心涡轮叶片精铸蜡模陶芯软芯撑定位技术》[J]崔康,汪文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3.33(1)p53-56”指出目前陶芯定位元件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尺寸主要依靠经验设计完成,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常常导致陶芯定位不完整,并公开了陶芯蜡质软芯撑的定位技术,通过建立陶芯定位误差传递模型、定位布局优化算法,精确给出了陶芯定位布局点。而在蜡质软芯撑的制备方面,国内尚未有专门的研究见诸报道,而实际生产中通常为固定厚度的矩形蜡片,用时将蜡片粘接在陶瓷型芯上,压制精铸蜡型时,芯撑被蜡料包裹并与精铸蜡型融为一体。由于精铸蜡型壁厚并不是均匀分布,采取固定厚度的矩形蜡片,将导致芯撑不能完全与蜡型模具贴合,从而影响蜡型壁厚精度,且软芯撑与陶芯贴合过程需要工人手动操作,软芯撑与陶芯贴合点一致性较差,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软芯撑与陶芯贴合点一致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涡轮叶片陶芯软芯撑加工方法。该方法在陶芯叶身距叶尖部位1/3处叶型中心位置确定一个软芯撑点,在陶芯叶身距叶尖部位2/3处叶型曲线上均匀布置两个软芯撑点,以软芯撑位置点为中心,Y轴方向为轴线,做直径Φ4mm的圆柱,利用陶芯曲面及蜡型模具曲面为边界裁剪圆柱,两曲面间几何形体即为软芯撑几何模型;依据软芯撑几何结构编制的加工程序,采用VMC-850机床,硬质合金球头铣刀进行加工,实现蜡质软芯撑的加工制备。提高了软芯撑与陶芯贴合点的一致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叶片陶芯软芯撑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叶盆、叶背软芯撑位置。
陶芯叶身段长度为75mm,打印点截面Ⅰ和截面Ⅱ高度分别为叶身的1/3和2/3,将截面线投影到XZ平面,得到截面Ⅰ及截面Ⅱ。截面Ⅰ沿Y方向与陶芯叶盆的交线三等分,得到点Q1、Q2,截面Ⅱ沿Y方向与陶芯叶盆的交线二等分,得到点Q3,点Q1、Q2、Q3即为陶芯叶盆部位软芯撑打印点。截面Ⅰ沿Y轴方向与陶芯叶背的交线三等分,得到点Q4、Q5,截面Ⅱ沿Y轴方向与陶芯叶背的交线二等分,得到点Q6,点Q4、Q5、Q6即为陶芯叶背部位软芯撑打印点。
步骤2、确定叶盆、叶背软芯撑几何形状。
以点Q1、Q2、Q3为中心,Y轴向为轴线分别作Φ4mm圆柱,利用陶芯叶盆型面与蜡型模具型面对圆柱进行裁剪,得到叶盆软芯撑几何结构。以点Q4、Q5、Q6为中心,Y轴向为轴线分别作Φ4mm圆柱,利用陶芯叶背型面与蜡型模具型面对圆柱进行裁剪,得到叶背软芯撑几何结构。
步骤3、分析软芯撑材料,选择数控机床、夹具、刀具、工艺参数。
软芯撑材料为精铸用蜡料,具有较小的热膨胀率和收缩率,较高的耐热性;根据陶芯尺寸大小,软芯撑设定为Φ4mm的圆柱;
软芯撑与陶芯Y轴平行,结合陶芯整体结构,选择:机床为三轴数控机床,根据软芯撑直径,确定刀具直径≤1mm,选择刀具为硬质合金铣刀,其刀具球头半径为0.5mm。
步骤4、软芯撑毛坯制备。
采用中性洗涤剂加水清洗,去除掉陶芯表面油膜;将所选用的软芯撑蜡料通过水浴加热,控制蜡液温度不超过100℃;在软芯撑位置附近涂覆蜡液,涂覆蜡液尺寸大于软芯撑尺寸,以备数控加工余量。
步骤5、软芯撑数控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4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节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压吸收电路的恒压输出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