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6635.0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7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修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H3/00 | 分类号: | B23H3/00;B23H7/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液膜 电化学 刻蚀 制备 纳米 工具 电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校直钨丝棒(14)装夹在可移动的主轴上;
步骤二:调整校直钨丝棒(14)的位置,使其依次穿过位于校直钨丝棒的正下方的导电金属圆环(18)和绝缘圆环(20)的中心,并置于电极接收器(17)的正上方;
步骤三:向导电金属圆环(18)中添加电化学刻蚀的电解液,并调节电解液来达到所需的厚度,再向绝缘圆环(20)中添加粘性液体并调节粘性液体膜的厚度;
步骤四:将导电金属圆环(18)连接到直流电源(8)的负极,校直钨丝棒(14)连接直流电源(8)的正极,接通电路开关;
步骤五:随着电化学刻蚀反应的进行,校直钨丝棒(14)在电解液液膜中逐渐形成径缩,最终下端电极在拉力作用下掉落在电极接收器中,即制备出纳米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钨丝棒(14)直径为0~3mm,导电金属圆环(18)直径为4~6mm,电解液液膜厚度为3~5mm,绝缘圆环(20)直径为4~6mm,粘性液体膜厚度为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液膜厚度和粘性液体膜厚度通过显微镜(15)进行调节。
4.一种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工作台(1)、支架(2)、X方向工作轴(3)、Y方向工作轴(5)、Z方向工作轴(4)、校直钨丝棒(14)、导电金属圆环(18)、绝缘圆环(20)、电极接收器(17)和直流电源(8),所述Y方向工作轴(5)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隔震工作台(1)上,所述电极接收器(17)设置在Y方向工作轴(5)上,所述X方向工作轴(3)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电极接收器(17)上方的支架上,所述Z方向工作轴(4)与X方向工作轴(3)连接,且可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校直钨丝棒(14)连接在Z方向运动轴(5)的底部,所述导电金属圆环(18)和绝缘圆环(20)从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校直钨丝棒(14)和电极接收器(17)之间,所述直流电源(8)连接在校直钨丝棒(14)和导电金属圆环(18)之间,电源正极接校直钨丝棒(14),负极接导电金属圆环(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方向工作轴(4)一侧设置有显微镜(15)和显微镜支架(16),所述显微镜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在显微镜支架(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方向工作轴(4)对应显微镜支架(16)的另一侧设置圆环支架(10),所述导电金属圆环(18)和绝缘圆环(20)分别通过导电夹头(22)和绝缘夹头(23)连接在圆环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主轴(24)和十字紫铜棒(13),主轴设置在Z方向工作轴(4)的正面中间位置,校直钨丝棒(14)和主轴(24)通过十字紫铜棒(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8)与校直钨丝棒(14)的之间还连接有电源开关(7)和电流表(6)。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液膜电化学刻蚀制备纳米工具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设备,所述X方向工作轴(3)、Y方向工作轴(5)、Z方向工作轴(4)和显微镜(15)均与控制设备连接(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66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