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及称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7534.5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0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罗九林;梁志新;刘长勇;程慧林;邢铁雷;吕凤国;胡明;李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6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桥 转体 施工 称重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称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及称重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采用转体施工时,沿梁轴线的竖平面内,由于球铰体系的制作安装误差和梁体质量分布差异以及拉索、预应力张拉的程度差异,导致两侧梁段刚度不同,质量分布不同,从而产生不平衡力矩,使得悬臂梁段下挠程度不同。为了保证转体过程中,体系平稳转动,要求预先调整体系的质量分布,使其质量处于平衡状态。以球铰为矩心,顺,反时针力矩之和为零,使转动体系能平衡转动,当结构本身力矩不能平衡时,需加配重使之平衡。即:
M左-M右=M配。
现今桥梁设计技术突飞猛进、高性能材料大量应用,使得桥梁设计跨度和转体重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超大吨位转体桥梁不断涌现,现今我国转体重量最大达到2.2千吨,刷新了比利时Ben-Ahin桥1.96万吨的世界记录。超大的桥梁转体重量,如何顺利简便的完成转体前的称重尤为重要。超大吨位转体桥梁,若是采用转盘下进行称重,所需千斤顶吨位将达1000t以上,造成桥墩结构局部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吨位较大对调整桥梁的形态比较困难,比如大跨度斜拉桥,称重时可能造成主塔变位难以调整等,造成局部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方法简便、能有效降低称重风险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及称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在主梁两端分别设置钢管临时墩,所述钢管临时墩上设有分配梁,所述主梁与分配梁之间设有千斤顶顶升系统和应力传感器。
本发明的上述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的称重方法,所述称重方法包括:
在主梁现浇支架拆除前安装油泵,将承重千斤顶顶起至应力传感器上的钢板垫块与主梁底面混凝土紧密接触,并受力均衡,然后采用可调垫块套入承重千斤顶的内缸,将承重千斤顶外油缸与应力传感器底面的抄平垫板之间贴紧,使应力传感器受力,承重千斤顶内缸不再参与受力;
按设计要求顺序进行主梁现浇支架拆除,根据主梁现浇支架拆除过程中以及主梁现浇支架拆除后应力传感器的反力,计算主梁梁体相对于转盘中心的力矩M左和M右;
根据力矩差M左-M右=M配,计算精轧螺纹钢的反压力,并对精轧螺纹钢进行张拉,施加反压力,至主梁两端称重应力传感器的反力值相对于转盘中心的力矩相同;
然后,在需要反压的梁端加配重,配重对于转盘中心的力矩与反压力对转盘中心的力矩等效,配重添加同时对反压力进行释放,直至精轧螺纹不再受力。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及称重方法,在梁端设置称重结构,结构布置合理,可以有效的减小称重力度。同时采用应力传感器与千斤顶配合使用,设计合理、方法简便、可以较为准确的对转体结构进行称重、降低转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及称重方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及称重方法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2、柱顶分配梁;3、柱顶垫块;4、反压分配梁;5、主分配梁;6、精轧螺纹钢;7、配重千斤顶;8、可调垫块;9、承重千斤顶;10、钢板垫块;11、应力传感器;12、钢管柱;13、连接系;14、锚栓;15、锚具;16、抄平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斜拉桥转体施工称重结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在主梁两端分别设置钢管临时墩,所述钢管临时墩上设有分配梁,所述主梁与分配梁之间设有千斤顶顶升系统和应力传感器。
所述分配梁包括柱顶分配梁、反压分配梁和主分配梁,所述钢管临时墩包括两侧的钢管柱和中部的钢管柱,相邻的钢管柱之间通过连接系连接,所述两侧的钢管柱的顶端设有柱顶垫块,所述柱顶分配梁设于所述柱顶垫块上,所述主梁设于所述柱顶分配梁上,所述主分配梁设于所述中部的钢管柱的顶端,所述千斤顶顶升系统和应力传感器设于所述主分配梁与主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7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