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4676.4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7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二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减震 水雾 混合 组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火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细水雾最早在冷却、加湿、除尘及水剂农药喷洒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定制了细水雾的相关规范,其分类标准是:平均粒径在10μm一下的为微雾,10μm-100μm之间为细雾,100μm-1000μm为中雾,1000μm以上的为粗雾。目前针对用于灭火的细水雾,最主要特点能提高喷洒效率,即利用较小的水量完成灭火。
在轨道交通的车厢等地方,存储大量的水来预防灭火是理想的,而气水混合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混合阀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减压效果不佳、振动比较大、喷洒的效率低,颗粒不够精细等问题;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混合阀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以克服传统混合阀组件中出现的减压效果不佳、振动比较大、喷洒的效率低,颗粒不够精细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包括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气液混合出口、减震片、节流垫、背压阀、管接头、管路、喷嘴、第一减震片、第一节流垫、第二减震片、第二节流垫和混合阀主体;所述气体入口处设置有背压阀;所述气体入口处设置有减震片和节流垫;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有第一节流垫和第一减震片,所述气液混合出口通过管接头与管路相连接;所述管路末端设置有喷嘴;所述气体混合出口与管接头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管接头与管路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与气液混合出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且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对称设置,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混合阀主体的上端一侧,所述气液混合出口设置在混合阀主体的侧面上端;所述第二减震片和所述第二节流垫设置在液体入口的内侧且与气液混合出口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片、第一减震片、第二减震片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流垫、第一节流垫和第二节流垫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流垫与所述的减震片紧密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减震片和第一节流垫紧密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减震片和第二节流垫紧密贴合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接头与混合阀主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采用压力式雾化喷嘴。
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的控制方法,首先压缩氮气从氮气瓶出来,经过减压,经气体入口流入管道中,经过背压阀、减震片、节流垫将氮气分成两路:一路氮气作为驱动经过第一减震片和第一节流垫,从气体出口出来进入水罐中,将水从水罐中压出,水经过液体入口进入管道中;另一路氮气经过第二减震片和第二节流垫与液体入口流入管道中的水混合,形成第一次混合雾化;第一次混合雾化后,从气液混合出口流出进入管路中,经过管路的传输,到达喷嘴,进行第二次雾化,最后将液体喷淋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背压阀和节流垫双重节流减压,可使减压过程更平稳,产生的震动也会变小,使装置管路更加简洁(2)本发明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减震片,使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平稳;(3)本发明设置有节流垫,可以很好的控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比;(4)混合阀可以完成一次混合,经过喷嘴可以完成二次混合,使气水混合效果好,喷洒的效率高,颗粒更加精细;(5)将节流垫与减震片紧密贴合设置,节省了空间又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背压阀放大图及立体图。
附图序号说明:气体入口1、气体出口2、液体入口3、气液混合出口4、减震片5、节流垫6、背压阀7、管接头8、管路9、喷嘴10、混合阀主体11、第一减震片12、第一节流垫13、第二减震片14、第二节流垫15。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二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二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4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