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5239.4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5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季韬;杨宇;王鹏辉;梁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组份碱 激发 水泥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水泥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2014年水泥产量高达24.76亿吨,其中绝大部分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煅烧温度高达1450℃,能耗物耗高、碳排放高、环境污染严重、耐酸耐蚀性差和耐久性差,且消耗大量的优质石灰岩资源。碱激发水泥作为一种新型水泥,最开始是由德国学者发现的,其利用磨细的矿渣微粉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并研究了其胶凝特性。随后前苏联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对碱激发水泥及其混凝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前苏联先后颁布了大量有关碱-激发矿渣水泥和混凝土的规范和标准。碱矿渣水泥相较普通硅酸盐水泥来说,具有高强、快硬、抗渗、耐久、耐蚀、低碳排放和对集料要求低等优点。随着碱矿渣水泥的使用,矿渣需求也日渐增多,因此寻求价格更低廉的一些其他废弃渣取代原矿渣制备碱激发水泥是十分有意义的。传统的碱激发水泥大多是利用碱的水溶液与铝硅酸盐材料(如粉煤灰、矿渣和镍渣等)进行混合制备碱激发水泥,这就使得碱激发水泥需要现场配制,不能像普通硅酸盐水泥一样直接加水搅拌使用。而且对于碱激发水泥来说,其凝结时间较快一直是阻碍其在工程中运用的难题。所以,目前市场上需求一种能像普通硅酸盐水泥一样只需加水就能直接使用且价廉的碱激发水泥,而且凝结时间满足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要求。《一种低温煅烧制备常温养护单组份碱激发水泥的方法》(专利号:CN201210410858.6)和《一种常温养护复合单组份碱激发水泥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410766746.3)介绍了两种单组份碱激发水泥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煅烧硅铝氧化物的原料与碱性激发剂的混合料,这使得能耗物耗较高,且环境污染高,因此,不经过煅烧就可以直接使用的碱激发水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发明内容
鉴于常用碱矿渣水泥的使用不便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容如下:
研发一种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其各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数计:镍渣为85%~95%、普通硅酸盐水泥5%~15%,两者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NaOH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者重量之和的2%~6%,Na2SO4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者重量之和的0.5%~1.5%,萘系高效减水剂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重量之和的0.5%~1.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P.O 425水泥。NaOH和Na2SO4均为分析纯,纯度为99%。萘系高效减水剂的主要成分为β-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将镍渣、普通硅酸盐水泥、NaOH、Na2SO4和萘系高效减水剂分别磨细至350~400 m2/kg,然后混合均匀, 制得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
向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中加入水搅拌混合成浆体,水的重量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者重量之和的27%~37%,使得水泥浆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在模具中振动密实;并在搅拌完成后测量其凝结时间;振动密实后在≥90%相对湿度和50~80℃的温度下养护3天,得到水泥净浆试块,测其抗折和抗压强度。
与现有常用碱矿渣水泥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激发剂、镍渣和水泥磨细后均匀混在一起,然后直接加水就能使用,使用简易,且符合工人使用水泥的习惯。
(2) 凝结时间较长,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 镍渣较矿渣相比,价格也较低廉,节省了成本。
(4) 本发明的碱激发水泥不用经过煅烧就可以直接使用的,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例中采用了福建福建源鑫集团提供的镍渣,NaOH和Na2SO4均为上海试剂总厂提供的分析纯NaOH和Na2SO4。有关镍渣的化学成分表见1。各组分重量为:按照重量百分数计:镍渣为90%、普通硅酸盐水泥10%,两者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NaOH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者重量之和的4%,Na2SO4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者重量之和的1%,萘系减水剂为镍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重量之和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5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