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R脱硝反应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85287.3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兵;王文洲;柯军;罗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r 反应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SCR脱硝反应平台。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电厂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一般通过搭建由支撑框架和SCR脱硝反应器构成的SCR脱硝反应平台,并在SCR脱硝反应器中进行脱硝处理,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具有上侧进气口和下侧出风口,并在底部设有灰斗,反应器本体内设有多层脱硝催化剂,并在进气口端通过弯角烟道连接进气烟道,在进气烟道中设有喷氨装置,在弯角烟道中设有烟气导流装置。SCR脱硝反应器的主要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还原剂(一般用氨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与锅炉尾部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混合并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达到脱硝目的。
然而,现有的SCR脱硝反应平台结构复杂、设计不合理,工作人员上下及搬运货物均不方便,并且必须另设吹灰器平台以支撑各个吹灰器,不仅成本高,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由于设置在进气烟道中的喷氨装置和弯角烟道中的烟气导流装置设计不合理,导致SCR脱硝反应器的脱硝效率低、氨逃逸率高,由此增大了脱硝反应成本,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SCR脱硝反应平台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此一种空间布局紧凑、操作方便、脱硝反应成本低,并且脱硝效率高的SCR脱硝反应平台。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SCR脱硝反应平台,具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中固定有SCR脱硝反应器,并设有若干层楼梯,SCR脱硝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具有上侧进气口和下侧出风口,并在底部设有灰斗,反应器本体内设有多层脱硝催化剂,并在进气口端通过弯角烟道连接进气烟道,在进气烟道中设有喷氨装置,在弯角烟道中设有烟气导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氨装置包括一根氨气输送管和连接氨气输送管的的若干根喷氨管,在每根喷氨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沿轴向排布的喷氨孔,喷氨孔竖直朝上布置,并在喷氨管上设有对应每个喷氨孔的挡板和导流板,其中挡板设在喷氨孔的一侧且与喷氨管内氨气的流向相对,导流板呈“V”形结构,并且焊装在喷氨管上相对喷氨孔的一侧,喷氨孔位于导流板的内侧,并排布在导流板的角平分线上。
本发明中所述喷氨管在进气烟道中呈上、中、下三层排布。
本发明中所述烟气导流装置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导流片,导流片由两块平板构成对折结构,对折角α的范围为130~160度,各个导流片的对折点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导流片上,朝向进气烟道一侧布置的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范围为45~50度,朝向反应器本体的进气口端布置的平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本发明中所述反应器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人孔。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若干个吹灰器,每个吹灰器与每层脱硝催化剂呈一一相对布置,实现对脱硝催化剂的喷吹;所述楼梯与吹灰器对应布置在SCR脱硝反应器的两侧。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框架由若干立柱和横梁构成立式框架结构,在支撑框架的顶部装有起吊电机。
本发明空间布局紧凑,工作人员上下作业及搬运货物均比较方便,通过对现有的喷氨装置与烟气导流装置进行改进,确保了氨气与烟气(含氮氧化合物)在充分混合后,均匀地分布在脱硝催化剂上进行催化反应,从而有效地提高了SCR脱硝反应器的反应效率,降低了氮氧化合物(NOx)与氨气逃逸量,节省了反应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SCR脱硝反应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喷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图4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烟气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架,2—楼梯,3—反应器本体,4—进气口,5—出风口,6—灰斗,7—脱硝催化剂,8—弯角烟道,9—进气烟道,10—氨气输送管,11—喷氨管,12—喷氨孔,13—挡板,14—导流板,15—导流片,16—透气孔,17—人孔,18—吹灰器,19—起吊电机,20—均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5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家庭空气净化设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接插件(Q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