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耐高温铝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7194.4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5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伟;徐宏;张佳琪;李晶晶;任霁萍;任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12 | 分类号: | C22C21/12;C22C1/03;C22C1/06;C22F1/0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耐高温 铜合金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耐高温铝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铸造铝铜合金具有很高的室温力学性能,但是其高温强度不高,而且相关报道较少。研究其材料改性不仅可以改善合金组织,提高力学性能,而且会使其更加能够满足行业需求,为生产高质量、高强度铸件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高温铝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实现有效改善合金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而且会使其更加能够满足行业需求,为生产高质量、高强度铸件提供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耐高温铝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Cu、Mn等元素的含量以及添加Al-Ti-C,改善合金的组织结构,细化晶粒,强化晶界,提高铝铜合金的室温及高温强度。
Cu:4.88%~5.3%;Mn:0.43%~0.6%;Ti:0.20%~0.35%;Cd:0.16%~0.25%;V:0.12%~0.3%;Zr:0.15%~0.2%;B:0.05%~0.06%;La:0.1%-0.3%;Al-Ti-C:0.2%~0.4%,余量为Al进行配料;
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按照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将配置好的Al-Cu、Al-Mn、Al-V、Al-Zr、Al-Ti-B等中间合金和镉、纯铝投入熔炼炉,并加入稀土La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Al-Ti-C,在740℃~780℃下进行熔炼;待炉料全部融化,金属液温度达到780℃时,匀速搅拌4~6min,然后加入精炼剂精炼温度为725℃~735℃;精炼时间为1 min~2min,扒渣后静置15 min~20min;温度降至708℃~712℃时,浇入金属型模具中;
(2)将上述得到的铝铜合金材料进行热处理,固溶处理:(538±5)℃;保温14h,采用40℃~60℃淬火;时效处理:(155±5)℃;保温8h;
(3)将热处理后材料加工成所需尺寸,分别进行室温拉伸和高温拉伸。
所述精炼剂选用C2Cl6,其用量为0.6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Cu、Mn等元素的含量以及添加Al-Ti-C和稀土La复合,改善合金的组织结构,细化晶粒,强化晶界,提高铝铜合金的室温及高温强度,使其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及铸造性能;所制得的铝铜合金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室温抗拉强度≥490MPa;高温(300℃)抗拉强度≥244MPa,延伸率≥8.5%。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高温(300℃)拉伸SEM图;
图2是实施例2的高温(300℃)拉伸SEM图;
图3是实施例3的高温(300℃)拉伸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例1
元素质量百分数为Cu:5.07%、Mn:0.51%、Ti:0.2%、Cd:0.16%、V:0.12%、Zr:0.15%、 La:0.3%时,配合 Al-Ti-C:0.3%,进行复合。
将配置好的Al-Cu、Al-Mn、Al-V、Al-Zr、Al-Ti-B等中间合金和镉、纯铝投入熔炼炉,添加Al-Ti-C及La,在740-780℃下进行熔炼,待炉料全部熔化,金属液温度达到780℃时,匀速搅拌4-6min;然后加入精炼剂(0.65% C2Cl6)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为725-735℃,精炼时间为1-2min,扒渣后静置15-20min,温度升至708-712℃浇入金属型模具中;将上述得到的铝铜合金材料进行热处理,固溶处理:(538±5)℃保温14h,采用50℃淬火;时效处理:(155±5)℃保温8h。将热处理后材料加工成所需尺寸,分别进行室温拉伸和高温拉伸。
经测试,常温下铸态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208MPa、9%,300℃拉伸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分别为250MPa、7.85%,其SEM图如图1所示。
实例2
元素质量百分数为Cu:4.9%、Mn:0.48%、Ti:0.2%、Cd:0.16%、V:0.12%、Zr:0.15%、La:0.1%时,配合Al-Ti-C:0.2%,进行复合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7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器调整臂壳体铸件原料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防辐射紫铜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