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生物降解增韧高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389723.4 申请日: 2016-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5968757B 公开(公告)日: 2018-04-24
发明(设计)人: 陈丽杰;唐国翌;宋国林;洪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主分类号: C08L67/04 分类号: C08L67/04;C08L91/00;C08K5/14
代理公司: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57 代理人: 王锁林,茅秀彬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物降解 高强 乳酸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改性工艺简单的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无毒、交联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塑料制品需求和消费的显著增长,使塑料工业产生迅猛发展,而塑料废弃物公害也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问题,开发可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聚乳酸(PLA)来源于玉米、小麦等可再生资源,具有优异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拉伸强度达60MPa以上,强度和刚性优异。积极开发推广应用聚乳酸制品,对我国合成树脂工业的发展、扩大,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消费及汽车、包装、食品、环保事业的发展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聚乳酸制品生产及开发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但由于PLA具有脆性大、抗冲击性差、结晶速率慢等缺点,其熔体黏度大,又造成加工成型困难等问题,亟需解决。

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油脂类增塑剂近年来备受关注。Chang Kwanho等研究发现大豆油(SOY)增塑PLA时,即使加入量很低,体系也发生了相分离,共混过程中SOY析出损失很多,只有选择合适的嵌段共聚物作为改性剂,才能提高PLA/SOY共混体系的相容性(ACS Appl Mater Inter, 2009, 1:2390-2399);该研究组为了增加大豆油的添加量,改善共混体系相容性,又合成了双键大豆油(CSOY),再将其引发聚合,制备交联大豆油作为PLLA的增韧剂,异丙基-乳酸嵌段共聚物作为增容剂,虽然PLA韧性有很大改善,但增韧剂合成步骤繁琐、条件控制严格(Macromolecules, 2010, 43:1807-1814)。Ali Fathilah 等人报道了环氧大豆油(ESO)增塑PLA的热学、力学及流变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SO对PLA的增塑效果显著,同时提高了PLA的冷结晶能力,共混物断裂伸长率也增加到38%,但拉伸强度下降很多(Polym Bull, 2009, 62: 91-98)。

为了改善聚乳酸力学性能,同时降低制品成本,改性研究除了选择合适的增塑剂,还可在共混体系中引入接枝交联结构,使复合材料韧性提高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强度。关于聚乳酸的交联方法已有诸多报道,主要是辐射法、硅烷等化学交联法和热引发交联等。中国专利CN101142260A公开了一种通过电离辐射制备聚乳酸交联材料的方法,但交联效果受制品厚度和辐射源影响较大,且生产效率低难于工业化推广。CN101362853A和CN103467950A公布的改性聚乳酸均采用双噁唑啉、酰氯、异氰酸酯等交联剂,毒性较大,限制了聚乳酸制品在医疗、食品等领域应用。CN101319032A和CN104877085A公开的交联聚乳酸是采用硅氧烷接枝反应,虽然无毒环保,但需要成型后进行水解交联反应,工艺繁琐且存在制品尺寸变形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植物油或其衍生物中含有的反应性官能团——环氧基团和双键基团,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与聚乳酸或其自身之间进行接枝交联反应,同时过量的环氧化植物油或其衍生物可起到增塑效果,由于其分子量较大及其特殊的结构,与传统小分子增塑剂相比迁移性极大降低,从而改善聚乳酸脆性及熔体黏度大等问题。本发明开发出一种全生物降解的增韧高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所有组分均无毒、可生物降解,且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工艺路线简单、无毒、可生物降解组分,制备成本低廉的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可用于一次性餐具、食品和医疗包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生物降解增韧高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86~94.9wt%聚乳酸、5~13wt %环氧化植物油或其衍生物 以及0.09~1wt %过氧化物引发剂三组分,经过干燥、混合后,于密炼机中通过原位接枝交联反应制得。

其中,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3~17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1.6。所述环氧化植物油或其衍生物的环氧值为3.5~7。

所述复合材料最好由88.5~93wt%聚乳酸,6~10.5wt%环氧化植物油或其衍生物以及0.09~1wt %过氧化物引发剂组成。

所述环氧化植物油为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环氧玉米油、环氧葵花籽油、环氧棕榈油、环氧椰子油、环氧松子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环氧化植物油的衍生物为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油酸甲酯、环氧棕榈油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9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