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围堰U形平台辅助式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0602.1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0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成;陈金元;李贤仰;段小健;陈诚;白文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王虹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围堰 平台 辅助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大型围堰U形平台辅助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岸边起搭建总栈桥,在主墩处的两侧搭建从总栈桥延伸出的支栈桥,两支栈桥与两支栈桥间的总栈桥部分形成U形平台;将围堰运至U形平台靠江心侧的支栈桥尾部,连接支栈桥系泊定位;围堰前端通过多根连接在U形平台上、配有牵引设备的拉缆牵引至U形平台内;围堰前端、两侧通过多根连接在U形平台上、配有牵引设备的拉缆调整在U形平台内位置,最后拉缆预紧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a.施工U形平台
通过竖向的钢管桩以及钢管桩间由纵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连接形成的平联、钢管桩上方的贝雷梁、贝雷梁上方的钢面板搭建成总栈桥,在主墩处的两侧搭建从总栈桥延伸出的支栈桥,两支栈桥与两支栈桥间的总栈桥部分形成U形平台;
b.临时系泊
将围堰运至U形平台靠江心侧的支栈桥尾部,此时将围堰前端通过拉缆与支栈桥连接系泊定位,围堰尾部采用霍尔锚在水中定位,系泊过程中围堰与支栈桥之间距离≥12m且按长度方向位于所连接的支栈桥尾部延长线上;
c.围堰初定位
将围堰前端通过多根连接在U形平台上、配有牵引设备的拉缆牵引至U形平台内,此时围堰尾部起锚并采用拉缆固定在抛锚船上、配合围堰前端进行方向控制;
d.围堰终定位
将围堰前端、两侧通过多根连接在U形平台上、配有牵引设备的拉缆调整在U形平台内位置,至设计位置后全部拉缆预紧锚固,实现围堰最终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围堰前端通过两交叉拉缆连接靠江心侧的支栈桥尾部,围堰尾部连接两霍尔锚呈交叉状抛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牵引前先在围堰上设置多个定位标记,U形平台上设置多个围堰到达设计处时与定位标记对应的参照标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围堰前端临近江岸的一侧设有临近中部的第一左前拉缆L1和临近江岸的第二左前拉缆L2,所述第一左前拉缆L1和第二左前拉缆L2呈交叉状分别连接至U形平台江岸侧的支栈桥尾部和U形平台的主栈桥临近江岸处,围堰通过第一左前拉缆L1和第二左前拉缆L2牵引至U形平台开口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围堰前端临近江心的一侧设有与第二左前拉缆L2对称的第二右前拉缆R2,第二右前拉缆R2连接至U形平台的主栈桥临近江心处,围堰牵引至U形平台开口处后,解除第一左前拉缆L1的牵引,通过第二左前拉缆L2、第二右前拉缆R2牵引至U形平台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围堰前端临近江心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左前拉缆L1对称的第一右前拉缆R1,第一右前拉缆R1、第一左前拉缆L1呈交叉状连接至U形平台主栈桥中部;围堰临近江岸的一侧前后端设有第三左侧拉缆L3、第五左侧拉缆L5,所述第三左侧拉缆L3、第五左侧拉缆L5分别连接至U形平台临近江岸侧支栈桥的前后两端;围堰临近江心的一侧设有与第三左侧拉缆L3、第五左侧拉缆L5对应的第三右侧拉缆R3、第五右侧拉缆R5,所述第三右侧拉缆R3、第五右侧拉缆R5分别连接至U形平台临近江心侧支栈桥的前后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第三左侧拉缆L3、第五左侧拉缆L5间设有第四左侧拉缆L4,第四左侧拉缆L4连接至U形平台临近江岸侧支栈桥的尾端;所述围堰第三右侧拉缆R3、第五右侧拉缆R5间设有第四右侧拉缆R4,第四右侧拉缆R4连接至U形平台临近江心侧支栈桥的尾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左侧拉缆L4设置在围堰连接第三左侧拉缆L3处,第四右侧拉缆R4设置在围堰连接第三右侧拉缆R3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围堰上设置的所有连接U形平台的拉缆均通过导向滑轮导向到栈桥顶面与牵引设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06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汽车后视镜的车距判断方法
- 下一篇:安全打开车门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