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剂及包含该稳定剂的液晶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2022.6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温刚;孟劲松;尚洪勇;张丽梅;员国良;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54 | 分类号: | C09K19/54;C09K19/44;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刘俊清 |
地址: | 0500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剂 包含 液晶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Ⅰ所示新型稳定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含式Ⅰ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本发明所公开的液晶组合物具有低粘度γ1、适中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适中的光学各向异性Δn,最主要的,具有高的可靠性,可以实现液晶显示的快速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稳定剂,及包含此种稳定剂的液晶组合物及包含该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拓展的越来越广,其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显示器、电光器件、传感器等中。用于上述显示领域的液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中向列相液晶应用最为广泛。向列相液晶已经应用在无源TN、STN矩阵显示器和具有TFT有源矩阵的系统中。
对于薄膜晶体管技术(TFT-LCD)应用领域,近年来市场虽然已经非常巨大,技术也逐渐成熟,但人们对显示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实现快速响应,降低驱动电压以降低功耗等方面。液晶材料作为液晶显示器重要的光电子材料之一,对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液晶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对电场和电磁辐射的稳定性。而作为薄膜晶体管技术(TFT-LCD)用液晶材料,不仅需要具有如上稳定性外,还应具有较宽的向列相温度范围、合适的双折射率各向异性、非常高的电阻率、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高电荷保持率以及低蒸汽压等性能。
对于动态画面显示应用,消除显示画面残影和拖尾,要求液晶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因此要求液晶具有较低的旋转粘度γ1;另外,对于便携式设备,为了降低设备能耗,希望液晶的驱动电压尽可能低;而对于电视等用途的显示器来说,对于液晶的驱动电压要求不是那么的低。
目前,液晶显示应用的环境也逐渐多样化,除了液晶电视成为主流外,车载显示、手提电脑、Pad、手机等等,也逐渐占领人们的生活。此类移动设备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就要求液晶材料具有高的热稳定性、高的光稳定性、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单纯的依靠材料本身已经不能满足如此苛刻的使用条件。人们很早就将稳定剂引入到了液晶材料当中,比如在专利DE19539141A1中引入的位阻酚稳定剂,TW201229217A公布的位阻胺稳定剂。
在为液晶材料带来稳定性提升的同时,还要求,不能过多的破坏或降低液晶材料本身的光学性能。不能失去了液晶材料本身所要求的适中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适中的光学各向异性Δn、具有较低的旋转粘度γ1、具有较高的弹性常数K值,可以实现快速响应。
发明内容
针对液晶材料对稳定剂越来越多的要求,我们开发了式Ⅰ所示新型稳定剂,不仅能提高液晶材料热和光的稳定性,还具有较高的清亮点,较好的低温互溶性,能给混合液晶材料带来更为优异的液晶性能,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组合物及包含该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显示器,该液晶组合物具有较低的粘度,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同时具有适中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适中的光学各向异性Δn、高的对热和光的稳定性。包含该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显示器具有较宽的向列相温度范围、合适的双折射率各向异性、非常高的电阻率、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高电荷保持率以及低蒸汽压等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Ⅰ所示稳定剂:
其中,M表示环戊基、环丁基或环丙基;
Z1、Z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CH2-、-CH2CH2-、-O-、-CH2O-、-OCH2-或-COO-;
表示和/或中的一种或两种;
n表示0、1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2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发(S‑2030D)
- 下一篇:三爪卡盘(3Z‑17‑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