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颜色自动调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8369.1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2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桑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春龙;汪亚峰;徐豪俊;童鑫;罗士萍;谢文丽;于亦翔 |
主分类号: | B41F31/03 | 分类号: | B41F31/03;B01F15/02;B01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墨桶 称量设备 移动导轨 油墨 承载平台 供墨装置 运动平台 供墨仓 选择控制信息 控制终端 油墨颜色 自动调配 获取目标 墨量信息 目标色度 色度信息 设备柜体 信息生成 选择信息 油墨装置 电连接 色度 架设 移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油墨颜色自动调配设备,包括:具有承载平台的设备柜体;墨桶运动平台设置于承载平台上;墨桶运动平台包括移动导轨、称量设备和墨桶;墨桶置于称量设备上,称量设备设置于移动导轨上,沿所移动导轨移动;供墨仓架设于墨桶运动平台上方;供墨仓包括多组供墨装置,每组供墨装置提供不同色度的油墨;控制终端设置于承载平台上,与供墨仓、移动导轨和称量设备分别电连接;控制终端获取目标色度信息,根据目标色度信息生成油墨选择控制信息,控制选择一组或几组供墨装置依次向墨桶中注入相应重量的油墨;其中油墨选择控制信息包括油墨装置选择信息和所需注入墨量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墨颜色自动调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刷工厂在专色印刷中,需要进行专用颜色油墨的调配。这项工作目前大多都是人工通过手工铲入称量桶内进行调配,但其存在工序复杂、调墨量难以控制、容易造成浪费;试色过程需要频繁更换不同基色的配件,操作繁琐;以及因低温造成油墨半凝固,无法迅速搅拌均匀浪费生产时间等缺陷。
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大功率柱塞泵或螺杆泵对铁质油墨桶进行输送的调墨配色设备,可以解决人工手动操作的问题。
但是其依然使用传统铁质墨桶,需要昂贵的大功率高压液体泵,当调配基色达到12色以上时,一台这类调墨机的成本要达到几百万元以上,导致市场难以推广;此外,对于铁质墨桶的泵吸方式,通常难以完全排空墨桶中的残留,造成浪费;再者,市面油墨铁桶包装大多是1000克和2000克包装,调配一个订单,需要多次更换铁桶,繁琐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颜色自动调配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油墨色度调配,避免人为操作的繁琐;采用软包装的油墨包装物,配合自动挤出装置,使油墨残留量降到最低,大量节省油墨;试色过程方便快捷,大量节省了色彩调试时的时间,同时自动感应环境温度,对油墨包装物所在局部环境进行保温,保证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油墨挤出效果,便于挤出油墨的快速搅拌。该设备制造成本、使用成本都很低廉,使用该设备进行油墨色度的自动调配能够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颜色自动调配设备,所述自动供墨设备包括:
设备柜体(1),具有承载平台(11);
墨桶运动平台(2),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11)上;所述墨桶运动平台(2)包括移动导轨(21)、称量设备(22)和墨桶(23);所述墨桶(23)置于所述称量设备(22)上,所述称量设备(22)设置于所述移动导轨(21)上,沿所述移动导轨(21)移动;
供墨仓(3),架设于所述墨桶运动平台(2)上方;所述供墨仓(3)包括多组供墨装置(31),每组所述供墨装置(31)提供不同色度的油墨;
控制终端(4),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11)上,与所述供墨仓(3)、移动导轨(21)和称量设备(22)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4)获取目标色度信息,根据所述目标色度信息生成油墨选择控制信息,控制选择一组或几组供墨装置(31)依次向所述墨桶(23)中注入相应色度的油墨,并且所述称量设备(22)对每种色度的油墨的注入墨量进行在线称量,使每种所需色度的油墨的实际注入墨量与所需注入墨量相同;其中所述油墨选择控制信息包括油墨装置选择信息和所需注入墨量的信息。
优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光谱色度仪(5);
所述光谱色度仪(5)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11)上,并且与所述控制终端(4)相连接;
所述光谱色度仪(5)对目标样张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目标样张的目标色度信息。
优选的,所述移动导轨(21)包括:拖链电缆(211)、轨道(212)、传动部件(213)和运动平台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春龙;汪亚峰;徐豪俊;童鑫;罗士萍;谢文丽;于亦翔,未经桑春龙;汪亚峰;徐豪俊;童鑫;罗士萍;谢文丽;于亦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83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赤泥铝矾土耐火隔热砖
- 下一篇:基于营配调数据的配电网运检驾驶舱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