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铬铝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3435.X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6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娜;吕伏建;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4/32;C22B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刘静静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铬铝泥 资源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铬铝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铬铝泥是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工业上一般生产1t重铬酸钠约产生30~50kg铝泥,铝泥中含有大量的铝(III)和铬(VI)。目前,重铬酸钠生产厂对铝泥的处理方式:1、填埋;2、工艺较为先进的生产厂家,采用将铝泥与铬铁矿一起焙烧,浸提回收大部分铬,然后铝渣作为废弃物填埋,此方法虽能回收大部分铬,但也有不足之处,铝渣中仍存在2~3%左右的铬(VI)。传统的铝渣废弃物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存在污染隐患,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含铬铝泥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利用铝泥制鞣革剂和水泥、磷酸化学中和法除铝、高温焙烧除铬、强絮凝剂除铬、还原剂还原除铬等。但这类方法有的工艺条件苛刻、设备投资高、有的回收率低、产品质量波动大,皆不宜工业应用。
公开号为CN10331893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含铬铝泥制备高纯铝酸盐的方法,首先回收部分Cr6+,再用酸溶铝泥,除铁,制备Al(OH)3和Cr(OH)3混合物并回收部分Cr6+,然后进行Al(OH)3和Cr(OH)3混合物的碱熔及Cr3+,最终制备得到高纯铝酸盐。该发明虽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但需加入其他化学试剂。
公开号为CN10480528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含铬铝泥回收铬和铝的工艺方法,铝泥经打浆水洗、电渗析等工艺分离得到铬酸钠溶液用于生产重铬酸钠产品,脱铬处理后的铝泥,经NaOH溶液溶解、多次连续碳分法得到高纯度冶金级氧化铝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铬铝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对含铬铝泥中的铬和铝加以回收利用。
一种含铬铝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含铬铝泥中加水混合,经升温溶解过滤,得到含铬(VI)水溶液和含铝(III)滤饼;
步骤2,含铬(VI)水溶液经电还原得到含铬(III)水溶液;
步骤3,含铬(III)水溶液经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NaOH溶液和铬酸溶液;
步骤4,采用膜蒸馏对步骤3中的NaOH溶液进行浓缩,得清水和浓缩的NaOH溶液,清水回用于步骤1中的水溶过程;
步骤5,利用步骤4中浓缩后的NaOH溶液溶解步骤1中的含铝滤饼,升温反应,过滤分离得到NaAlO2溶液。
本发明针对含铬铝泥进行资源化处理,不仅减少了铝泥固废,且实现铬和铝的回收利用。
含铬铝泥是铬盐生产中除铝阶段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严重浪费资源。如铬铁矿生产红矾钠(重铬酸钠),一般每生产1t重铬酸钠约能产生30~50kg铝泥。
作为优选,步骤1中,含铬铝泥与水的质量比为1:3~9。
在含铬铝泥中加适量水稀释后,升温搅拌溶解,水的用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含铬铝泥的溶解效果。
步骤1中,含铬铝泥和水混合升温搅拌反应后,利用适量水重复洗涤至少3次以上,将洗液以及反应产物合并后,进行过滤,得到含铬(VI)水溶液和含铝滤饼。
为了促进含铬铝泥在水中的溶解,优选地,升温至60~80℃搅拌溶解。搅拌时间依据实际的溶解状况而定,以形成均一的混合溶液为准。
作为优选,步骤1中,水分批次加入含铬铝泥中。
在含铬铝泥中加水时,可以一次性加入,也可以分批次加入,使铝泥中的铬(VI)溶解更充分。
作为优选,步骤2中电还原的电极采用石墨电极、金属钛电极、钛镀钌、或钛镀铱电极中的一种;电还原槽中隔有离子交换膜,电流密度为40~300A/m2。
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复合膜,由阳离子交换层(N型膜)、界面亲水层(催化层)和阳离子交换层(P型膜)复合而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可将水解离,在膜两侧得到H+、OH-。利用这一特点,将双极膜与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成的双极膜电渗析系统,能在不引入其他组分的情况下,将盐转化为相应的酸和碱。
为了保证双极膜电渗析的高效进行,优选地,步骤3中,双极膜电渗析的条件为:质量分数为0.1~5%的导电溶液为极液,反应温度1~40℃,电流密度200~700A/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3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