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08005.7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7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4 | 分类号: | F16K11/074;F16K3/314;F16K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控制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领域的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中包含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由热转换器、功率电子、驱动电机、车载充电器、储水壶、电动水泵、换向阀、散热水箱高温区、高压PTC、空调散热器组成,换向装置通过管路循环连接,可用于切换冷却液的流向;比如混合动力汽车也通常增加PTC加热装置来弥补发动机余热的不足,此时可能需要将冷却液切换通向PTC加热装置,在切换PTC加热装置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换向阀来切换冷却液流向。
目前冷却液换向装置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行业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电机驱动活塞阀,所述活塞阀通过在其阀体中安装阀芯组件,该阀芯组件通过阀芯轴与齿轮减速机构连接,齿轮减速机构在电机驱动下带动阀芯组件实现往复直线运动,改变密封位置。然而活塞阀所采用的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在活动阀芯的挤压下容易过分变形或损坏,因此长期使用之后,冷却液流道的密封性能极易下降,可能会形成内漏,需更换新的密封圈才能继续使用,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流量比例分配且可改善内部密封性能的流量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流量控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装置,至少包括壳体、阀芯组件以及控制部件,所述壳体包括分配主体、盖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分配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所述分配主体之间密封设置,其中所述分配主体形成有安装腔、位于安装腔底侧的至少一个开口,该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中 一个为进口管路、另一个为出口管路,其中出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贯通;所述阀芯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片、第二阀片以及传动部分,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安装腔底侧的限位凸部,所述安装腔包括位于限位凸部一侧的收容凹部,所述第一阀片位于该收容凹部,该第一阀片与所述限位凸部大致互补设置,从而第一阀片相对于限位凸部相对固定定位,所述第二阀片的下侧面与所述限位凸部相对设置,且该第二阀片的下侧面与第一阀片相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阀片具有至少一个流通阀口,该至少一个流通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阀片与所述传动部分相对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部分带动下所述第二阀片打开、关闭所述第一阀片的流通阀口,或调节所述流通阀口的开度大小。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注塑成型形成的分配主体、盖体,该分配主体与盖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者通过焊接连接方式或者通过铆钉连接方式进行组装,该分配主体一体形成有进口管路、至少一个出口管路,或者所述分配主体一体形成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再提供注塑成型形成的进口管路、至少一个出口管路,所述分配主体的第一连接管与进口管路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出口管路密封设置;
提供阀芯组件,包括塑料注塑而成的传动部分、通过陶瓷或金属制造而成的第一阀片、第二阀片,所述第一阀片与所述分配主体一体形成的限位凸部通过组装而固定,所述第二阀片与传动部分通过组装而固定;
提供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通过设置外壳体与所述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者通过焊接连接方式或者通过铆钉连接方式进行组装,所述控制部件一体形成有外接固定架,该外接固定架包括固定孔、卡持在固定孔内的防震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以上制造方法所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二阀片相对于第一阀片动作可实现流量比例调节,进一步进口管路、第一出口管路与分配主体之间密封性能良好,且第一、第二阀片之间也密封 设置,可提升产品内部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流量控制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并示意地显示出流量控制装置的阀体部件及壳体的组合关系;
图3是图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并示意地显示出流量控制装置的壳体与控制部件的组合关系;
图4是图2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分配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分配主体的立体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阀体部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阀体部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阀体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4所示分配主体与第一、第二阀片相组合的立体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8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