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0335.X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0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幕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幕松 |
主分类号: | E06B7/28 | 分类号: | E06B7/28;E06B3/46;B01D46/12;B01D46/00;B01D46/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8 安徽省阜阳市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尤其是一种安装在推拉窗上的室内外空气能转换流通的新风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经常造成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家用空气净化器有很大需求。近年来,在大范围、高强度和高频度空气重污染的天气情况下,如何在校园的楼宇、教室、操场等学生活动空间保持空气净化,已经成了对孩子呼吸健康的一次“抢险救灾”。中小学究竟能否统一安装空气净化器,已成为公众关切的话题。国内各行政部门已联合多方就此调研一年多,暂无妥善方案保障安装空气净化器后,可能衍生的健康问题。其问题在于:目前,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家用空气净化器产品及技术,其工作方式大部分是将机器放置在室内,在房间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空气循环、过滤、净化,不能室内外换气,在人少房间大的条件下,所用产品能满足使用,如果在人多房间小的条件下,使用效果不佳,我们在房间内呼吸的空气实际上是净化的人体排放的废气,而不是室外的新鲜空气,造成室内缺氧,还容易造成疾病在人群中的交叉感染,中小学如果安装普通家用空气净化器反而会衍生其他健康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解决这一矛盾。
有一种室内外换气的发明专利,名称是:“空气净化器”,专利号是:200310122274.X,它是由室内机和室外机以及安装墙壁管道连通组成,需要墙体打洞,既不方便,又增加成本。还有一种能室内外换气的发明专利,名称是:“转换式空气净化器”,专利号是:201310257711.2,是一种安装在推拉式窗户上的空气净化器,它不仅能在房间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空气循环、过滤、净化,还能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过滤、净化后送进室内。但是其缺点在于:在室内空气循环时,该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相隔很近,由于出来的风又回到进风口,造成室内空气只能小范围循环,因此,室内空气净化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家用空气净化器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它不仅能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过滤、净化后送进室内,还能在房间封闭的条件下大范围进行空气循环、过滤、净化,不仅提高了室内空气净化的质量,还提高了室内空气净化的效率,又能灵活方便地安装,而且成本低。
所述新风空气净化器的技术方案是由推拉式窗户、夹装式机体、弹性隔离板、离心式风机、前滤网室、后滤网室、前组合滤网、后组合滤网、手动风门、控制电路板组成,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推拉式窗户是现代住宅标准设计的广泛选用的铝合金或者塑料窗户,该推拉窗一般设有外框架,外框架内左后端是左推拉窗,外框架内右前端是右推拉窗,左、右推拉窗由玻璃和玻璃框架组成,所述夹装式机体的外壳是长方体塑料箱,塑料箱由对称的左半箱和右半箱连接成整体,左半箱和右半箱的对接端口均设置对接榫头,所述夹装式机体左边上、下端设置上、下固定夹板,所述上、下固定夹板均由前夹板和后夹板组成,前夹板和后夹板之间距离大于所述玻璃框架厚度,前夹板设有螺母孔,螺母孔内安装紧固螺丝杆,紧固螺丝杆后端装配压紧碗;前端装配旋钮,所述上、下固定夹板相同,并且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手动上、下旋钮,将夹装式机体紧固在右推拉窗右端,所述弹性隔离板设置在左、右弹簧槽内,左弹簧槽位于左半箱内左上端,并且与左半箱注塑为一体,右弹簧槽位于右半箱内右上端,并且与右半箱注塑为一体,左、右弹簧槽内安装左、右弹簧,左、右弹簧上端安装弹性隔离板,所述弹性隔离板的宽度与所述夹装式机体的宽度相等,弹性隔离板的高度小于左、右弹簧槽的深度,左弹簧槽的左、右端设置槽口,右弹簧槽的左、右端设置槽口,各槽口的宽度均等于弹性隔离板的厚度,弹性隔离板安装在左、右弹簧槽内用手压下去,松开后能自动弹起,所述夹装式机体的高度小于推拉窗的高度,夹装式机体的左边与右推拉窗右边靠紧密封,夹装式机体的右边与所述外框架内左边靠紧密封,所述弹性隔离板将夹装式机体上端空缺部分封闭;所述离心式风机设置P型风机外壳,左半箱内上方设置离心式风机的左外壳,右半箱内上方设置离心式风机的右外壳,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对接端口均设置对接榫头,左外壳和右外壳对接后构成P型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后侧是叶轮室,风机外壳前侧是出风管道,P型风机外壳左右端均与左半箱和右半箱一体注塑成型,P型风机外壳内设置左、右P型端盖,左、右P型端盖前侧与风机外壳的出风管道吻合,左、右P型端盖后侧与风机外壳的叶轮室吻合,左、右P型端盖后侧均设置进风圆口,左、右进风圆口外圆周均设置4个等分的连接孔,所述离心式风机设置双叶轮机芯,所述双叶轮机芯设置电机,电机外壳中间紧配安装连接圈,连接圈圆周设置4个等分的连接柱,4个连接柱末端均焊接连接杆,4个连接杆互相平行并且与4个连接柱垂直,每个连接柱末端均焊接在连接杆中间,4个连接杆左端紧配安装在左P型端盖4个等分的连接孔内,4个连接杆右端紧配安装在右P型端盖4个等分的连接孔内,所述电机左右端设置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左驱动轴安装左叶轮,右驱动轴安装右叶轮,所述双叶轮机芯安装在P型风机外壳内组成所述离心式风机,左叶轮和左P型端盖装在P型风机外壳内左侧,右叶轮和右P型端盖装在P型风机外壳内右侧,所述风机外壳的出风管道由左、右P型端盖分隔为左出风管道和右出风管道,出风管道中间的部分为上进风室,上进风室与所述左、右进风圆口连通,所述左、右出风管道的前上方设置左、右出风口,在所述弹性隔离板的前端既所述夹装式机体的上端设置上出风口,所述左、右出风口对准所述上出风口,所述左、右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之间为出风室,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出风室前端,控制电路板前面左端设置LED指示灯;右端设置电源按钮开关,电路板后面分别设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继电器,所述上进风室中部设置负压传感器,在夹装式机体右上端设置穿线孔,电源模块的电源线从穿线孔引出,上进风室中部下端设置吸风口,所述前滤网室、后滤网室设置在夹装式机体内的P型风机外壳下端的箱体内,箱体内前侧为前滤网室,后侧为后滤网室,中间是吸风室,前、后滤网室的大小相同,吸风室内设置口字形前台边和口字形后台边,前、后台边分别注塑在左、右半箱的内壁下中部,所述吸风室与所述吸风口对准,所述夹装式机体下端前方设置前进风口,所述夹装式机体下端后方设置后进风口,所述夹装式机体左下边设置左燕尾槽;右下边设置右燕尾槽,所述手动风门设置在左、右燕尾槽内,手动风门的左、右端是与左、右燕尾槽吻合的左、右燕尾榫头,手动风门的前端设置手柄,手柄上端制有止位台,手动风门的中部设置空白窗口,位于空白窗口中部的夹装式机体下端设置止位螺丝钉,手动风门向后推到位,后进风口关闭,前进风口打开,手动风门向前拉到位,前进风口关闭,后进风口打开,所述前滤网室内安装前组合滤网,前组合滤网的前端设有前置滤网,后端设有HEPA集尘滤网,中间是活性炭滤网,是三种滤网的叠加,所述后滤网室内安装后组合滤网,后组合滤网的后端同样设有前置滤网,前端设有HEPA集尘滤网,中间是活性炭滤网,也是三种滤网的叠加,所述前、后组合滤网对称安装,前、后各滤网的规格相同,选用技术市场上现有产品,直接和厂商定制,三种滤网的叠加,总的厚度等于各滤网室内的深度,各滤网的高度和宽度一致,并且等于前、后滤网室内的高度和宽度,在前组合滤网的前面四角粘贴4个前海绵方块垫,在后组合滤网的后面四角粘贴4个后海绵方块垫,在前、后海绵方块垫和所述前、后台边的限定下,形成严密的吸风室和前、后进风室,在所述吸风室内设置上、下连接杆,上连接杆左侧是上榫头杆;右侧是上榫母杆,下连接杆左侧是下榫头杆;右侧是下榫母杆,上、下榫头杆左端与所述左半箱左内壁注塑为一体,上、下榫母杆右端与所述右半箱右内壁注塑为一体,所述右半箱右端设置上、下螺丝孔,上、下连接杆左侧均设置螺母;右侧均设置螺孔,由上、下螺丝钉将左、右半箱紧固为夹装式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幕松,未经朱幕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0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