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方法、系统和管理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2820.0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10;H04W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关系 anr 建立 方法 系统 管理站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方法、系统和管理站,所述的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由用户终端UE提交的邻区测量报告;当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邻区测量报告中发现新小区时,所述第一基站向管理站上报邻区增加请求;所述管理站基于所述邻区增加请求,获取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当前工作模式;当所获取的当前工作模式为自由模式时,所述管理站判断所述第一基站的当前小区与所述新小区是否为有效邻区;若是,则所述管理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邻区增加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邻区增加指示,将所述当前小区与所述新小区的邻区关系添加至预置的邻区关系表NRT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避免将架高站、室分站和距离超远的小区添加为邻区,提高了有效邻区添加的准确率,避免基站资源的浪费,提高用户终端UE切换成功率,降低用户在服务小区边缘掉话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方法、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系统和一种用于建立自动邻区关系ANR的管理站。
背景技术
自组织网络技术(Self Organising Network,SON)是3GPP规范中新增加的技术,可以实现对TD-LTE无线接入网的自规划、自安装、自配置、自优化、自治愈和自回传,大大减少网络的人工维护操作,降低网络维护成本。
SON技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自动邻区关系(Automatic Neighbor R elation,ANR)的建立,基站通过与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和操作维护设备(OperationManagement,OM)进行交互,自动识别和建立邻区关系,并进行持续的优化维护,具体如实现邻区检测、邻区关系的增加和删除、邻区关系属性的修改等等。
在在先的邻区关系自动建立技术中,邻区关系的自动建立过程通常如下:在ANR自由模式下,用户终端测量自动发现邻区,把测量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通过用户终端的测量信息发现新邻小区,将该新邻小区添加至邻区关系表NRT(Neighbor Relations Table)中,建立邻区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在先的邻区关系自动建立技术由于算法过于简单,无法判别架高站、室分站和距离超远邻区,导致将架高站、室分站和距离超远邻区作为新邻小区,并建立相应的邻区关系,不仅造成用户终端切换失败率增加,还占用小区可配置的邻小区数量和基站X2链路数量,浪费基站资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方法和相应的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和一种用于建立自动邻区关系ANR的管理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建立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由用户终端UE提交的邻区测量报告;
当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邻区测量报告中发现新小区时,所述第一基站向管理站上报邻区增加请求;
所述管理站基于所述邻区增加请求,获取自动邻区关系ANR的当前工作模式;
当所获取的当前工作模式为自由模式时,所述管理站判断所述第一基站的当前小区与所述新小区是否为有效邻区;
若是,则所述管理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邻区增加指示;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邻区增加指示,将所述当前小区与所述新小区的邻区关系添加至预置的邻区关系表NRT中。
优选地,所述新小区具有对应的第二基站,所述管理站判断所述基站的当前小区与所述新小区是否为有效邻区的步骤包括:
所述管理站从预置工参表中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站类型信息;
当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站类型信息均为室外站时,所述管理站计算所述当前小区和所述新小区的距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2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