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3251.1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4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小会;冯曙光;刘世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76 | 分类号: | H01F41/076;H01F41/09;H01F41/0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磁阀 线圈 卷绕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圈卷绕是通过人手卷绕或者是半自动机械卷绕的,人手拉铜线缠脚,然后机械绕线,最后人手拉断另一端铜线并将其缠到另外一个引脚,这种操作方式效率低,效果差,劳务成本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绕线机,其是先由内向外对一个引脚进行缠脚,然后从引脚的最外层引线对线圈进行绕线,最后再对另外一个引脚由内向外进行缠脚,但由于第一引脚缠脚时是从内向外缠脚的,引脚点焊时容易把引脚上最外圈的铜线焊断,造成线圈容易损坏,良品率低。 同时,全自动绕线挂线时只能从低往高挂,然后再下挂到骨架底部,这样会造成引线跟骨架起绕侧夹角过大,线圈在后续引线固定时引起断线,造成不良率上升,且一般线圈绕线速度每小时只有600-800个,绕线速度还有待提高。因此,针对传统线圈卷绕的操作方式和目前的绕线机存在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申请人研发一种通过设置有排线导针、排线传感器、绕线机构、勾线机构、固定夹线工具和卸料机构分别与PLC控制系统连接控制,随动夹线工具和卸料机构实现对汽车电磁阀线圈进行卷绕;绕线机构驱动电磁阀线圈骨架进行绕线,排线导针左右摆动进行排线,排线传感器根据排线导针摆动的角度α实反馈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排线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排线速度,以实现动态控制排线导针的排线速度来进行排线;勾线机构导铜线对左引脚由低至高进行缠脚,其实现了全自动绕线,解决了目前的绕线机在引脚点焊时容易把引脚上最外圈铜线焊断和造成线圈容易损坏的现象,其智能化操作程度高,效率高,良品率高,成本低,效果好,使用方便、快捷的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工艺确属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有排线导针、排线传感器、绕线机构、勾线机构、固定夹线工具和卸料机构分别与PLC控制系统连接控制,随动夹线工具和卸料机构实现对汽车电磁阀线圈进行卷绕;绕线机构驱动电磁阀线圈骨架进行绕线,排线导针左右摆动进行排线,排线传感器根据排线导针摆动的角度α实反馈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排线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排线速度,以实现动态控制排线导针的排线速度来进行排线;勾线机构导铜线对左引脚由低至高进行缠脚,其实现了全自动绕线,解决了目前的绕线机在引脚点焊时容易把引脚上最外圈铜线焊断和造成线圈容易损坏的现象,其智能化操作程度高,效率高,良品率高,成本低,效果好,使用方便、快捷的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工艺。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工艺,包括PLC控制系统,及分别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排线导针、排线传感器、绕线机构、勾线机构、卸料机构和固定夹线工具,及与绕线机构连接设置的随动夹线工具,所述排线导针与排线传感器连接。该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的对象是电磁阀线圈骨架,电磁阀线圈骨架由线圈和两个引脚组成,两个引脚包括左引脚和右引脚,左引脚和右引脚分别位于线圈骨架的两端。
进一步地,该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固定夹线工具前移并夹紧排线导针外露的铜线。
进一步地,步骤二、排线导针导铜线至绕线机构上的随动夹线工具,随动夹线工具夹紧铜线,固定夹线工具后退并拉断其与随动夹线工具之间的铜线。
进一步地,步骤三、排线导针导铜线至电磁阀线圈骨架上、并靠近随动夹线工具一侧的左引脚,铜线绕过左引脚至靠近左引脚侧槽壁的电磁阀线圈骨架线槽内。
进一步地,步骤四、绕线机构驱动电磁阀线圈骨架进行绕线,排线导针左右摆动进行排线,排线传感器根据排线导针摆动的角度α实反馈至PLC控制系统,该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的绕线速度为V绕,基准角度为α基,变速比例因子为I,铜线直径为D线,该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计算排线速度的公式为V排=[V绕+(α基+α实)*I]*D线,该汽车电磁阀线圈卷绕通过计算出排线速度,以实现动态控制排线导针的排线速度来进行排线。
进一步地,步骤五、排线导针对电磁阀线圈骨架完成最外一层排线时,绕线机构停止驱动电磁阀线圈骨架绕线,绕线机构将电磁阀线圈骨架的右引脚定位至排线导针附近。
进一步地,步骤六、排线导针导铜线对电磁阀线圈骨架的右引脚由低至高进行缠脚,右引脚缠脚至PLC控制系统设定的圈数后停止,绕线机构后退并拉其与右引脚之间的铜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3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农业棚膜铺开应用的工具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大棚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