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6413.7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0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柴志强;陈丰林;吴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翘楚昆虫繁育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虻虫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是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昆虫,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广泛应用于餐厨垃圾、禽畜粪便等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中,以及生产高质量的动物源蛋白饲料。目前,黑水虻虫体作为动物饲料在家禽养殖、水产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水虻养殖已经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黑水虻虫卵的收集是水虻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黑水虻虫卵诱集,大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利用敞口的容器,内盛腐败的发酵饲料,上置通过支架支撑的收卵板,使收卵板与饲料分离。然而,在长期的水虻生产过程中,上述方法经证实存在着很多的应用弊端:
①目前养殖所使用的引诱剂均采用容易腐败的物料,但种类参次不齐,缺乏统一标准,比如粪便、动物尸体、腐败饲料等,而且往往效果不佳。尤其多数引诱料具有恶臭,容易引起操作人员不适,因此并不适宜生产应用。
②发酵料的有效性很短,持续时间只有为5~10天,需要经常换料。在大量养殖时,频繁换料增加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养殖成本。
③由于缺乏有效的料虫隔离,容易发生水虻将卵产在饲料中的情况,导致无法通过收卵器收集到卵块,极大地浪费操作时间。
④敞口的设计饲料与环境接触较多,饲料中的微生物种群容易发生急剧变化,饲料的引卵效果不稳定,且经常失效,水虻成虫在笼室内到处产卵的情况经常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水虻虫卵的收集存在的易引起操作人员不适、物料需频繁更换、诱集产卵不集中和诱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包括:支架、诱卵盒体、诱卵剂、诱卵盒盖和收卵板,所述的诱卵盒体放置于支架上,诱卵盒体内盛装诱卵剂,诱卵盒盖密封盖于诱卵盒体上,诱卵盒盖的盖顶面设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透气孔,诱卵剂产生的引诱气味物质从诱卵盒体内部通过透气孔散发到诱卵盒体外部,收卵板放置于诱卵盒盖上相邻的两排透气孔之间;所述的诱卵剂是经过微生物发酵的饲料。
优选,所述的诱卵剂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的:将重量百分数为20%~30%的蛋白类饲料、40%~50%的能量类饲料和20%~40%的纤维类饲料混合得到混合饲料,再加入混合饲料的1~1.5倍重量的水,接种混合菌剂并混匀,自然发酵至混合饲料散发出醇香味,由此得到诱卵剂。
优选,所述的蛋白类饲料为花生麸、豆粕和/或鱼粉,所述的能量类饲料为玉米粉、小麦粉和/或高梁粉,所述的纤维类饲料为麸皮和/或谷壳粉。
优选,所述的混合菌剂为EM菌或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活力99生酵剂,所述的混合菌剂的接种量为质量比2%~5%。
优选,所述的诱卵剂的厚度为诱卵盒体高度的1/2-4/5。
优选,所述的透气孔的孔径为0.7mm-1mm。
优选,所述的收卵板为瓦楞纸板或具有空隙的木板,所述的具有空隙的木板是重叠放置的木板,相邻木板间保持1mm~2mm的空隙。
优选,所述的支架的高度为2cm以上。
本发明的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适用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时的黑水虻诱卵。该诱集装置具有这些优点:①采用人工原料配置发酵饲料,原料选择合理,配方科学,不易产生腐臭气味,也方便操作人员选择材料和手工操作。②采用保留极小透气孔的密封性盒体设计,不会造成发酵饲料与氧气的大面积接触,避免了发酵饲料中的营养被好氧菌快速分解,极大地延长了使用时间,使换料间隔的时间延长至1个月以上,大大减少了人力工作量,在生产中可以极大降低人工成本。③透气孔产生的气味源比较集中在收卵板的缝隙附近,不会造成气味的大面积泛滥,极大地提高了收卵的集中程度。④标准化、模块化的诱集装置设计,便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的侧视图;1为诱卵剂,2为诱卵盒体,3为诱卵盒盖,4为支架。
图2是黑水虻虫卵的诱集装置的俯视图;3为诱卵盒盖,5为透气孔,6为收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翘楚昆虫繁育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翘楚昆虫繁育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6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