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房式煤柱的回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27335.0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4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泉;李振鲁;李波;王长浩;令春伟;张贵彬;王志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E21F15/00;E21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式煤柱 回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柱的开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留设房式煤柱的开采方法,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
国外及我国部分地区对建(构)筑物压覆的煤炭资源开采的技术方法大量采用了房式采煤法。房式采煤法只开采煤房,需要留设大量煤柱来支撑上覆岩层,这就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呆滞,煤炭资源回收率低,使煤炭资源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地表的建(构)筑物将长期甚至永久存在,这就使采用房式采煤法开采后剩余的煤炭资源呆滞,造成宝贵的有限的煤炭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式煤柱的回采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式煤柱的回采方法,采用先对开采后的煤房充填,然后对留设的煤柱进行回采,其具体步骤如下:a、采用房式采煤法开采后会留下煤柱用于支撑上覆岩层,其中所采的煤房即为采空区;在对煤房进行充填前,先对煤房的联络巷两端进行封堵;b、在对联络巷进行封堵后对煤房用充填体进行充填,充填体选用膏体材料;c、充填完成后,要进行矿山压力观测,并同时监测充填体和剩余煤柱的受力情况,以确定上覆岩层的运动情况,为下一步煤柱回采打下基础;d、待上覆岩层稳定和充填体有足够的支撑力后,再对采用房式采煤法开采后遗留的煤柱进行回采,只剩下充填体支撑上覆岩层,达到了全部回收煤柱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简便易行,能够全部回收房式采煤法开采后留设的保护煤柱,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本发明可保证上覆岩层稳定,同时提高资源的回收率。较以往相比,解放了大量的呆滞的煤炭资源,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缓解了煤炭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房式采煤法开采后的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图。
图2为采用本专利对房式采煤法开采后的煤房即采空区进行充填后的结果图。
图3为采用本专利开采剩余房式煤柱后的结果图。
本专利采用先对开采后的煤房进行充填,然后再对煤柱进行回采的开采方式,其具体步骤如下:1、如图1所示,采用房式采煤法开采后留设保护煤柱1,保护煤柱两侧都是采空区2;对采用房式采煤法开采后留设的联络巷道两端进行封堵,在两端建立封堵墙3;2、对联络巷道进行封堵后,对开采后的煤房即采空区2进行充填,充填时采用膏体充填材料,充填时一定要接顶且压实,保证充填效果;3、在充填完成后,要进行矿山压力观测,并同时监测充填体和剩余煤柱1的受力情况,以确定上覆岩层的运动情况,为下一步煤柱的回采打下基础;4、如图2、图3所示,待上覆岩层稳定和充填体有足够的支撑力后,再对剩余的煤柱1进行开采,最终只剩下充填体21支撑上覆岩层,两侧都为采空区11,从而达到了全部回收煤柱的目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7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