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且高效全方位的工业车间用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33549.9 | 申请日: | 2016-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0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阳康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高效 全方位 工业 车间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且高效全方位的工业车间用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石油、冶金等工业生产中经常伴随有含尘气体的产生。这些气体中的粉尘一方面会影响后续的设备的使用,造成设备损坏,另一方面直接排入大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了除掉气体中的粉尘,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段是通过除尘器内部的滤芯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从而实现气固分离,而其中的滤芯在除尘过程中其外表面会吸附大颗粒粉尘,造成滤芯过滤阻力增大,过滤效率降低,并且一般在生产车间中,往往只会有一根管道对于车间内空气进行吸收,这样对于车间内的空气吸附并不完全彻底,而且这样的除尘也不完善和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且高效全方位的工业车间用除尘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且高效全方位的工业车间用除尘器,包括水箱、处理箱、上管道和下管道,所述下管道的一端通过贯穿水箱的侧壁并位于水箱的内部下端,所述上管道的一端通过贯穿水箱的侧壁并位于水箱的内部下端,所述下管道的中端内部设有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为双层结构,且从左到右依次为不锈钢网片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下管道中端内部的下侧设有凹口,且凹口位于第三过滤板的左侧;
所述处理箱的上端与污水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污水管的上端通过贯穿下管道下侧壁体并位于凹口内,所述处理箱通过水管与水箱连接,且水管和处理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水泵,水管和水箱的连接处设有电磁阀,所述处理箱在远离水管的一侧设有去污口,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为多层结构,且从左到右依次为不锈钢网片层、过滤海绵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一过滤板位于污水管的右侧;
所述水箱的内部上端设有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为双层结构,且从下到上依次为HEPA高效过滤网层和渗透层,所述水箱在远离水管的一侧设有去污口,所述水箱的上端与送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送水管的一端贯穿水箱的箱体并位于水箱的内部,且送水管的一端位于第二过滤板的上方,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下管道上侧壁体并位下管道的内部,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与喷头盘固定连接,且喷头盘位于第三过滤板的右侧,所述喷头盘上设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喷头呈半圆状,且喷头上布满开口不一的出水孔,喷头为九个,且喷头之间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送水管和水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为增压水泵。
优选的,所述上管道的另一端内部和下管道的另一端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进风风扇和第二进风风扇,且第二进风风扇位于喷头盘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部底端和处理箱的内部底端均设有吸附剂腔,且吸附剂腔靠近去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环保且高效全方位的除尘器,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有的上管道和下管道,并且设有水箱和处理箱,这样可以对于车间内的空气进行吸收并除尘,而且通过两根管道对器进行吸收和除尘,这样不仅使得对于车间内进行无死角的除尘,而且清除的更为彻底,通过水对于被吸收出来的空气进行净化,而且还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这样不仅节能,而且还环保,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过滤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过滤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过滤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喷头盘示意图。
图中:1水箱、2处理箱、3下管道、4上管道、5送水管、51喷头盘、511喷头、6污水管、7第二过滤板、8第一过滤板、9第一水泵、91电磁阀、10第二水泵、11第三过滤板、12第一进风风扇、121第二进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阳康,未经张阳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33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