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38120.9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0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利;王国明;薛东升;李伟;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61 | 分类号: | A61K36/61;A61K9/70;C11B9/02;A6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肠易激 综合征 药物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丁香、肉桂、薄荷、艾叶提取的挥发油组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较各活性成分的单独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剂量,且治疗效果意想不到的实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敏感症状,以及5羟色胺升高的情况,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因肠道高敏感性所致的肠道应激性疾病,目前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是IBS病人症状产生的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内脏高敏感性指内脏组织对刺激的感受性增强,一般通过引起各种感觉的容量阈值或压力阈值对内脏敏感性进行评估,在胃肠道尤为常用的是腔内球囊扩张致敏的肠道表现为疼痛阈值下降,即所谓痛觉过敏甚至正常生理状态下不引起痛觉的刺激也能诱发疼痛,即痛觉异常。而5-H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神经递质,IBS的首要症状是腹痛,而5-HT能神经元是痛觉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调节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下行通路的化学物质之一,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疼痛感知、痛阈调节及中枢镇痛中均有重要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多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根据罗Ⅱ标准,其诊断要点如下:一年内至少要累计3个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3项排异常中的2项指标:(1)排便后腹痛缓解;(2)疼痛作时排便频率改变(即3次/日或3次/周);(3)大便形状异常(稀便或干硬秘结便)。
薄荷油是从薄荷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油类成分,具有钙离子通道阻滞活性,导致平滑肌松弛。有研究证明薄荷油并不能改善IBS患者的症状。另一项研究表明,薄荷油改善IBS患者的腹痛症状只是暂时的。薄荷油口服后主要的副作用之一是胃灼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薄荷油在上消化道不适当释放引起的,其结果使得下游食管括约肌松弛,从而使胃液反流所致。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vant.)的干燥叶,在全国各地均产,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有小毒。艾叶油是由艾叶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药理学研究显示,艾叶油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菌、抗过敏、镇静、止血、抗凝血、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
现有技术尚无艾叶油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报道,也没有关于丁香油、肉桂油、薄荷油与艾叶油的组合物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肠易激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丁香、肉桂、薄荷和艾叶;
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丁香、肉桂、薄荷和艾叶提取的挥发油,所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包括丁香酚、桂皮醛、薄荷醇和桉油精,其中,以重量百分比计,丁香酚和桂皮醛的含量为20.3-51.2%,薄荷醇的含量为10.5-23.7%、桉油精的含量为0.2-1.0%;进一步优选的,丁香酚和桂皮醛的含量为28.3-48.0%、薄荷醇的含量为12.0-23.7%、桉油精的含量为0.3-1.0%;更进一步优选的,丁香酚和桂皮醛的含量为48.0%或28.3%、薄荷醇的含量为12.0%或23.7%、桉油精的含量为0.3%或1.0%。
所述丁香、肉桂、薄荷、艾叶的重量比为(1~10):(1~10):(1~10):(1~10);优选为(1~5):(1~5):(1~5):(1~5);更优选为1:1:1: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38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