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流电池用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溶剂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43530.2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锋;张华民;鲁文静;袁治章;赵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18 | 分类号: | H01M8/18;H01M8/0239;H01M8/024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聚合物 多孔 离子 传导 溶剂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液流电池用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置于处理溶剂中浸泡20min以上,然后将膜置于10-50℃下挥发溶剂10h以上;
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是由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树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为原料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处理溶剂为甲醇、正丙醇、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将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树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及造孔剂溶于有机溶剂,经过相转化法固化成膜后,置于处理溶剂中浸泡20min以上,然后将膜置于10-50℃下使溶剂挥发10h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树脂为聚醚砜、聚砜、聚酰亚胺、聚醚酮类、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苯并咪唑或聚乙烯吡啶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造孔剂为小分子物质中的咪唑、甲基咪唑、联吡啶、聚乙烯吡咯烷酮、磷钨酸或磷钨酸盐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有机溶剂为DMSO、DMAC、NMP、DMF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树脂和造孔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温度为10~80℃下充分搅拌至少24h制成均匀的共混溶液;其中有机高分子树脂浓度为10~60wt%之间;造孔剂浓度为高分子树脂含量的5~50wt%;
(2)将步骤(1)制备的共混溶液倒在玻璃板上,然后在室温下浸没于非溶剂之中固化成膜;膜的厚度在80~130μ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溶剂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膜置于处理溶剂中浸泡20~60min,然后将膜取出置于10-50℃下使处理溶剂挥发10-36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多孔离子传导膜用于液流电池中,所述的液流电池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锌/铈液流电池、钒/溴液流电池或铁/铬液流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35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污染物产生能源
- 下一篇: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