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性数据体的转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4652.3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4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窦玉坛;苏明军;刘化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2 | 分类号: | G01V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王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转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沉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震沉积学中的一种岩性数据体的转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震沉积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油气精细勘探的新方法,它是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精细沉积学模式,结合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对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进行精细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继承和发展。当然,由于地震分辨率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地震沉积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近几年虽然广泛开展利用地震进行沉积相、地层岩性识别的研究,但还没有出现有关地震沉积学的系统研究。因此,地震沉积学研究一方面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和广阔前景,另一方面相应的技术手段又尚未成熟。
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是地震沉积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在现行的地震岩性学中,岩性数据体的转换方法采用90°相位转换技术,即将地震数据体转化成岩性数据体,从而使地震反射同相轴像测井曲线可以直接进行岩性解释。但是,由于陆相沉积盆地具有沉积体系类型多、沉积相变快、砂体厚度变化大、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复杂等地质难题,砂泥岩阻抗叠置明显,这给利用地震速度资料预测沉积体系岩性、识别砂体特别是薄层砂体带来了极大困难。而简单地通过90°相位转换技术并不能达到区分岩性的功能,存在难以把地震数据体转换为岩性数据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岩性数据体的转换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简单地通过90°相位转换技术并不能达到区分岩性的功能,难以把地震数据体转换为岩性数据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岩性数据体的转换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叠后地震数据体,并对所述第一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估算及校正,生成第一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
对所述第一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以一预设采样率进行重采样,形成第二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
将所述第二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反射系数反演,形成宽频带地震数据体;
对所述宽频带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估算及校正,生成第三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
通过有色反演法对所述第三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岩性数据体转换,生成岩性数据体。
具体的,对所述第一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估算及校正,生成第一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叠后地震数据体确定一第一预设时窗内的第一原始地震道和第i个相移后的第一地震道;
根据公式:
确定第一原始地震道和第一地震道的第一相似系数Ri;其中,a(t)为第一原始地震道;ai(t)为第i个相移后的第一地震道;A为所述第一预设时窗;
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系数Ri确定第一预设时窗内第一叠后地震数据体相对于零相位的左右波形的相位,并进行相位旋转;
当所述第一相似系数Ri取最大值时,确定第一叠后地震数据体对应的第一地震剩余相位量;
将所述第一地震剩余相位量进行校正消除,生成第一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
具体的,对所述宽频带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估算及校正,生成第三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包括:
根据所述宽频带地震数据体确定一第二预设时窗内的第二原始地震道和第i个相移后的第二地震道;
根据公式:
确定第二原始地震道和第二地震道的第二相似系数Ri';其中,a'(t)为第二原始地震道;ai'(t)为第i个相移后的第二地震道;A'为所述第二预设时窗;
根据所述第二相似系数Ri'确定第二预设时窗内宽频带地震数据体相对于零相位的左右波形的相位,并进行相位旋转;
当所述第二相似系数Ri'取最大值时,确定宽频带地震数据体对应的第二地震剩余相位量;
将所述第二地震剩余相位量进行校正消除,生成第三零相位叠后地震数据体。
此外,所述预设采样率为1ms。
此外,该岩性数据体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岩性数据体进行Wheeler变换;
或者,对所述岩性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
一种岩性数据体的转换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4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感温度感受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压控振荡电路的高频检波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