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58895.2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6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汪胜;王家华;张显忠;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3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海绵 城市 功能 综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综合管廊工程中,通常不考虑将雨水、污水管纳入综合管廊中,目前均在不断探求中。雨水进入综合管廊中是利用综合管廊结构本体作为雨水仓,高程上满足重力流要求,且能重力流排入河道,污水进入管廊一般为管道型式,进入管廊的污水管可为压力流和重力流。
海绵城市概况起来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对于雨水进入管廊,通常采用管廊的本体代替雨水管道,雨污水管是综合管廊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种管线,传统的设计是普遍不考虑将雨污水管纳入综合管廊中,即使考虑,也是简单的利用管廊本体代替雨水管,尺寸一般等于直埋管道尺寸,偶尔略大于直埋管道,通常综合管廊内的雨水仓设置大小仅考虑直埋雨水管线的尺寸,偶尔见到雨水仓做大后,具有一部分蓄的功能,但海绵城市其他的功能未体现。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海绵城市中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包括雨水仓、初期雨水仓、清水仓、燃气仓、综合仓,雨水仓与上部设置的雨水口、雨水检查井连通,雨水仓的下层设置有初期雨水仓,雨水仓通过多个连通孔与初期雨水仓连接,雨水仓的末端设置有河道连通口以及净化处理装置连通口,初期雨水仓下层设置有清水仓,雨水仓通过净化处理装置与清水仓连接,清水仓末端设置有清水提升泵,清水提升泵通过中水管与地面上用于浇洒绿化和道路的洒水栓连接,清水仓上方设置有燃气仓,清水仓与燃气仓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检查人孔,初期雨水仓的末端设置有废水提升泵,废水提升泵通过废水管与综合仓中一侧布置的污水管连接,综合仓中还设置有电力管、通信管、给水管、污水管;所述雨水仓的顶部设置有带检查功能的雨水口,机动车道道路两侧的雨水口通过倾斜的雨水口连通管连通;在地块、相交道路中人行道外侧设置的两个雨水检查井通过雨水管接入雨水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机非分隔带中的植草沟内设置有雨水口,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通管与一侧的设在雨水仓的雨水检查井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通孔设置在雨水仓与初期雨水仓之间的隔板上,相邻连通孔之间的距离为20m,保证两仓的沟通。
作为优选,所述雨水仓的底部设置有避免泥沙沉积的流槽。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仓(3)末端设置有清水提升泵(15),清水提升泵(15)通过中水管(16)与地面上用于浇洒绿化和道路的洒水栓(17)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仓(3)与燃气仓(4)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检查人孔(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道路上设置生态植草沟,植草沟内设置雨水口,雨水仓上部设置的雨水检查井,雨水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舱,人员通过雨水检查井进入雨水舱进行清淤,雨水仓的下层设置有初期雨水仓,雨水仓通过多个连通孔与初期雨水仓连接,初期雨水仓下层设置有清水仓,雨水仓通过净化处理装置与清水仓连接,清水仓末端设置有清水提升泵,清水提升泵通过中水管与地面上的洒水栓连接,清水仓上方设置有燃气仓,清水仓与燃气仓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检查人孔,初期雨水仓的末端设置有废水提升泵,废水提升泵通过废水管与综合仓中一侧布置的污水管连接,综合仓中还设置有电力管、通信管、给水管、污水管。具有海绵城市中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优化布置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具有推广价值。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面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面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C-C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58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