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4083.9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3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陆楞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市夜视明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B32B3/08;B32B37/12;B32B37/10;B32B27/36;B32B27/32;B32B27/40;B32B27/08;B32B9/02;B32B9/04;B32B27/06;G02B5/1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彩光 反光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烯薄膜层和聚酯薄膜层用粘合剂通过干式复合机复合得到复合膜;
(2)将玻璃微珠通过热熔机均匀排布植于上一步骤得到的复合膜的聚乙烯薄膜层上,得到植珠膜;
(3)将上一步骤得到的植珠膜采用上、下挤压辊将第一PU树脂层挤压设于聚乙烯薄膜层上且位于玻璃微珠之间构成的凹槽上,得到挤压过PU树脂层的植珠膜;
(4)将上一步骤得到的挤压过PU树脂层的植珠膜通过真空镀膜机在植珠膜远离聚酯薄膜层的一面上镀一层金属氧化物反射层,得到镀金属氧化物的植珠膜;
(5)将上一步骤得到的镀金属氧化物的植珠膜再采用上、下挤压辊将第二PU树脂层挤压盖设于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上且填充在玻璃微珠之间构成的凹槽上,得到反光膜层;
(6)将上一步骤得到的反光膜层通过凹版印刷辊结合胶黏剂与面料贴合或者通过涂覆胶黏剂后与面料贴合,制得反光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金属氧化物反射层包括复数个相互连接的区间膜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的相邻区间膜层的膜层厚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金属氧化物反射层的各个区间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3μm~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为三氧化二铝反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面料可以是布、皮、革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种方法制得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和设于面料上的反光膜层,所述反光膜层包括聚乙烯薄膜层、聚酯薄膜层、第一PU树脂层、第二PU树脂层、复数个玻璃微珠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所述聚乙烯薄膜层通过粘合剂设于聚酯薄膜层上表面,所述玻璃微珠均匀植于聚乙烯薄膜层远离聚酯薄膜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一PU树脂层通过挤压设于聚乙烯薄膜层上且位于玻璃微珠之间构成的凹槽上,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设于玻璃微珠和第一PU树脂层远离聚乙烯薄膜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二PU树脂层通过挤压设于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上且填充在玻璃微珠之间构成的凹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布、皮、革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包括复数个相互连接的区间膜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的相邻区间膜层的膜层厚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的各个区间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3μm~3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或9所述的一种反射七彩光的反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为三氧化二铝反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市夜视明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晋江市夜视明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40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身长型支架
- 下一篇:一种超轻型复合石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