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再生PET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8025.3 | 申请日: | 2016-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7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龙;陆银秋;陈建国;吴迪;孙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83 | 分类号: | C08G63/183;C08G63/86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再生 petg 聚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PETG聚酯回收再生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一种高性能再生PET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ETG是一种非晶高透明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与工业用品中,由于其无毒无嗅高透明,制成薄膜以后,光泽度较好,易于印刷,目前也被应用在饮料瓶、食品包装与化妆品等标签领域。具不完全统计,我国PETG板材、瓶片、薄膜等每年消耗量约百万吨,因此有大量的PETG制品需要被回收利用,而且在聚酯生产合成过程中有边角料也需要被回收利用,对废弃聚酯回收,一方面可以缓解聚酯合成原料-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聚酯行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废弃薄膜回收方法主要有两种:包括物理回收与化学回收。物理回收主要是将聚酯及其制品经过简单的分离、清洗、熔融造粒,得到二次塑料制品,虽然工艺简便,成本较低,但是所得制品黏度变低,性能下降,且二次塑料无法进行再次回收,达不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化学回收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将聚合物解聚为小分子与低聚物,在经过分离、提纯可得中间体,常见的解聚方法主要包括水解法、甲醇醇解与乙二醇醇解,其中水解法过程复杂,产品提纯较困难,过程不环保;甲醇醇解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对设备性能要求高、功耗大;乙二醇醇解条件较为温和,常压即可完成,得到的中间体可再进行缩聚反应,最后得到再生聚酯,若聚酯聚酯解聚完全,所得再生聚酯性能可以代替由PTA法合成的原生聚酯,可以通过将聚酯解聚后再聚合得到高性能再生共聚酯。
公开号为CN10301275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PET聚酯的回收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将回收的PET聚酯经过熔融、过滤后,在聚酯熔体中加入乙二醇与催化剂的混合液,进行醇解重聚反应,反应温度250~320℃,压力50-1500Pa,所得聚酯黏度仅为0.62-0.68dl/g;申请号为20141060131.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再生聚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聚酯在乙二醇与催化剂作用下解聚,乙二醇与聚酯质量比为4-50:1,解聚温度160-240℃,解聚完全再进行缩聚反应,所得再生聚酯黏度为0.662~0.712dl/g,反应不仅消耗乙二醇量大、解聚温度较高,功耗较大。所得聚酯黏度最高仅为0.712dl/g,可见此方法在高能耗的情况下所得再生聚酯性能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性能再生PET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可将多种废弃聚酯原料制备成一种结构均一性能稳定的共聚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功耗、过程环保高性能的PET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高性能再生PET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废弃PETG聚酯预处理:将废弃PETG聚酯先分离,再经粉碎机粉碎,并将其置于乙醇溶液中进行搅拌洗涤,然后在7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4h,得到预处理后聚酯;
步骤2EG醇解PETG聚酯:取步骤1中预处理后PETG聚酯100重量份、0. 2~0.5重量份醇解催化剂、0.01~0.03重量份辅助催化剂,300重量份乙二醇加入到反应釜中,通氮气,再开启冷凝水回流,升温至185~197℃,开启搅拌,保温回流0.5~4h后反应结束,得到中间产物;
步骤3脱出EG:解聚结束后,升温至 240℃,脱出EG并收集;
步骤4缩聚反应:将缩聚催化剂、稳定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260~270℃,抽真空,保温2~4h,得到再生聚酯。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醇解催化剂为醋酸锌或碱式醋酸锌。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辅助催化剂为乙二醇钠。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中间产物为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BHET)、低聚物与EG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缩聚催化剂为乙二醇钛、乙二醇锑、乙二醇铝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复配。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为磷酸二甲酯、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二甲酯、亚磷酸三甲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8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柜子(SK‑16018)
- 下一篇:柜子(SK‑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