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73060.4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元;刘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福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沥青路面 养护 沥青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属于加热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旧沥青混凝土料现场进行路面坑槽修补养护的移动式路面养护设备,旧沥青路面混合料经过翻挖回收、破碎,在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中特制的加热装置中重新加热拌合,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用摊铺机铺筑路面或基层,达到现场进行路面坑槽修补养护的目的。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使用大大地降低了沥青路面的维修费用,减少了废旧沥青混合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中设置有沥青加热装置,用于将旧沥青混凝土料重新加热拌合,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市面上的沥青加热装置一般采用燃油燃烧加热沥青,效率较低,且污染环境。
现有技术的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陷:一是沥青加热装置采用燃油燃烧加热沥青,仅一次加热,热能浪费严重,效率较低、能耗很高;二是加热处理后的热气没有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沥青加热装置采用双重加热方式加热沥青,可显著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热气经热气导管导入搅拌室后,能直接与沥青发生热交换,起到加热沥青的作用;加热处理后的热气经过除尘器处理后排放,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室、搅拌室和燃烧器,燃烧器设置于燃烧室内,搅拌室设置在燃烧室的正上方,还包括热气导管,热气导管为设置在燃烧室和搅拌室上方的倒U形管,热气导管的热气入口设置在燃烧室的上部,热气导管的热气出口设置在搅拌室的上部,热气导管的外表面包有隔热套,搅拌室的顶端设置有排气罩,排气罩与排气导管相连,排气导管的另一端与除尘器相连,除尘器内安装有除尘风机和过滤网。
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进一步的,过滤网由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组成,第一过滤网为过滤棉网,第二过滤网为HEPA过滤网,第三过滤网为活 性炭过滤网。
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进一步的,热气导管为4至16个,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
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进一步的,隔热套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和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
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进一步的,热气导管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沥青加热装置采用双重加热方式加热沥青,首次由燃烧器直接加热后,再将燃烧室内的热气导入搅拌室内,对搅拌室里的沥青加热,可显著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通过多根热气导管,热气能迅速进入搅拌室与沥青发生热交换,起到加热沥青的作用。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热气导管的外表面包有隔热套,能减少热气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提高导入搅拌室内热气的温度。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加热处理后的热气经过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内安装有除尘风机和多层过滤网,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沥青加热装置的燃烧室上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燃烧室,2-搅拌室,3-热气导管,4-热气入口,5-热气出口,6-隔热套,7-燃烧器,8-排气罩,9-排气导管,10-除尘器,11-除尘风机,1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的沥青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福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襄阳福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3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