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级联氧化反应方法及其组件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74534.7 | 申请日: | 2016-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7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高福君;隆发云;蔡芸;马利群;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一品颜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12 | 分类号: | B01J8/12;C01G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31302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级联 氧化 反应 方法 及其 组件 应用 | ||
一种级联氧化反应组件,包括若干构件相叠,至少构成1层以上,各个构件上设置通孔,且通孔的孔径比为2.5∶1~25∶1。本发明提供的级联氧化反应组件,使用1层以上的构件组成,位于下层构件的孔径小于位于上层构件的孔径,使得不断被消耗的反应原料随着体积的不断变小,而不断向下层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带动了气液的再分布,并增加了物料的反应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的原料在不同的反应层(即体积大的在上层构件反应,体积小的在下层构件反应)上进行形成了立体式的级联反应体系,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反应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级氧化反应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组织,和该组件在铁的氧化物制取装置和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铁的氧化物,其作为着色剂用于油漆、油墨和橡胶等工业中,还广泛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化妆品、建筑精磨材料、精密五金仪器、光学玻璃、搪瓷、文教用品、皮革、磁性合金和高级合金钢的着色,作为颜料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和建筑等的着色,以及玻璃、宝石和金属等材料的抛光剂等。
多种方法可以制取铁的氧化物,较常见的如:铁皮与硫酸生成的硫酸亚铁经氧化还原反应制取。根据铁的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的差异,常见的有铁黑、铁黄和铁红等几种,这些不同颜色的铁的氧化物由生产中的晶种决定。
中国发明专利ZL03128113.3公开了一种以铁粉还原法生产有机产品同步生产氧化铁黑的方法,将铁粉、反应介质、水投入到还原反应罐中,用蒸汽加热活化0.5小时-1小时,反应温度为50℃-95℃,反应压力为常压,搅拌转速为60转/分钟-12转/分钟,还原反应罐中PH值为5-8,反应过程连续滴加有机原料,并间断补充铁粉、反应介质和水,始终维持有机原料、铁粉、反应介质、水的重量配比为1∶0.5-1.5∶0.01-0.1∶2-5,有机产品、铁泥的悬浮物从还原反应罐出料口连续出料;将反应生成的悬浮物经过滤、洗涤、筛分、过滤和干燥等制得。
中国发明专利ZL201110008756.7公开了一种高纯氧化铁黑颜料及其生产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在氧化桶内进行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亚铁溶胶,通入蒸汽升温进行反应,达到规定温度后,通入空气进行氧化,反应一定时间后即可制得所需高纯氧化铁黑。
中国发明专利ZL201110062503.8公开了一种利用硝酰氯尾气制备氧化铁红颜料的方法,采用氯代硝基苯高温氯化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与铁粉进行硝基还原反应后产生的铁泥混合,通入蒸汽加热90~100℃,同时搅拌使化工铁泥溶解,跟踪测定溶液中Fe3+的含量和铁泥的加入量使溶液中Fe3+含量达到110~130g/L后,过滤,滤液加氨水调pH值为6~9,使三价铁生成氢氧化铁,离心分离,取固体加热至105℃~115℃,制得氧化铁红颜料。
上述制取铁的氧化物方法其反应规模较小,反应容器的容积难以扩大,出料后反应容器底部废料较多,需要人工进入反应容器内进行清理。底部的废料由于无法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不完全,造成物料的损耗与浪费。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212985.9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氧化铁的氧化桶,其包括桶状的桶体、铁皮入口、晶种入口、水入口、硫酸亚铁入口、蒸汽入口、空气入口和出料口、截头锥体和设有小孔的中间隔板,截头锥体的大端与桶体的下端相连接,铁皮入口设置在桶体顶部,晶种入口、水入口和硫酸亚铁入口分别设置在桶体的上部,蒸汽入口设置在截头锥体的下部,空气入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截头锥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用于制备氧化铁的氧化桶,出料彻底,不需进入清理垃圾,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现场状况,减少产品损耗,并且直接从底部进气(汽),便于管道维护,并且结合锥形底,沉积的铁皮滑落到底后再被空气吹起来继续参与反应,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一品颜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一品颜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4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