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产品除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78600.8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娟;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乐米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0 | 分类号: | C04B33/10;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8 | 代理人: | 严勇刚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产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产品的优化处理工艺,用以减少或者去除陶瓷产品中的含铁杂质,提高陶瓷产品的纯净度。
背景技术
陶瓷产品以耐高温、高强度、超硬度、耐磨损、抗腐蚀等机械力学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冶金、宇航、能源、机械、光学、电子、家庭等领域。现有陶瓷产品大体上由单一或复合的氧化物或非氧化物组成,如由Al2O3、ZrO2、SiC、Si3N4等之一或其混合物的陶瓷粉料加工而成。
为了保证陶瓷产品的白度和纯净度,往往需要在陶瓷产品生产之前对陶瓷粉料进行除铁处理,以减少或者去除陶瓷产品中的含铁杂质,以避免陶瓷产品颜色不纯。例如,CN 104649682 A中就公开了一种铝矾土应用于制备铝陶瓷球时的除铁工艺,其中提及当陶瓷产品含铁量高于6%时,产品颜色变黑色,产品在市场上没销路,而含铁量低于3%,产品颜色为米白色,白度也不是特别好。另外,不均匀分布于陶瓷产品表面的含铁杂质会在产品表面呈现黑点,影响产品外观。
现有技术为了去除陶瓷产品中的铁杂质,通常都是从陶瓷粉料入手,控制原料的纯净度。例如CN 104649682 A,CN 202590950 U,CN 103819199 A中均为利用磁棒、磁辊等设备去除陶瓷粉料中的磁性铁质。CN 103819199 A中针对以氧化物形式存在的铁杂质难以去除的特点,对陶瓷粉料采用高温煅烧的方式进行除铁。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即便能够获得很好的陶瓷粉末纯净度,但是由于陶瓷粉末硬度很高,后续产品生产过程中陶瓷粉末对铁制生产设备进行磨损,也会混入一些含铁杂质,这部分铁质就很难从陶瓷产品内部去除了,其结果是制成的陶瓷产品白度和纯净度很难控制,废品率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陶瓷产品除铁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陶瓷产品的除铁方法,所述陶瓷产品由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剂均匀混合成为具有热流变形的物料,然后将所述物料加工形成坯件,之后将所述坯件中的所述有机粘接剂脱除,最后将脱除所述有机粘接剂的所述坯件经高温烧结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最后高温烧结之前,将脱除所述有机粘接剂的所述坯件整体浸没于酸液中以脱除所述坯件中的铁质。
优选地,所述酸液为盐酸溶液、硫酸溶液、硝酸溶液之一或其混合溶液。
优选地,所述酸液的浓度为1-12mol/L。
优选地,所述坯件在所述酸液中浸泡的时间可根据坯件大小确定为1-60分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脱除铁质后,将所述坯件上残留的酸液去除之后再进行高温烧结,以避免酸液挥发污染空气。
优选地,去除残留酸液的步骤包括:对于易挥发的酸液,可以通过先浸水稀释后加热烘干的方式去除。优选地,所述酸液为盐酸或者硝酸溶液。
优选地,去除残留酸液的步骤包括:对于不易挥发的酸液,可以通过过碱或碳酸钠等水溶液中和后加热烘干的方式去除。优选地,所述酸液为硫酸溶液。
优选地,去除残留酸液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烘干的同时进行通风,以将含酸空气导入碱液中进行中和。
本发明在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在脱除有机粘结剂之后,在高温烧结之前,增加了通过浸泡酸液除铁的步骤,所述除铁方法可以对可能残留以及再次混入的含铁杂质进行去除,提高了陶瓷产品的纯净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废品率,避免了浪费,节约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产品的除铁方法,以减少或者去除陶瓷产品中的含铁杂质,提高陶瓷产品的纯净度,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废品率,避免浪费,节约成本。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陶瓷产品由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剂均匀混合成为具有热流变形的物料,然后将所述物料加工形成坯件,之后将所述坯件中的所述有机粘接剂脱除,最后将脱除所述有机粘接剂的所述坯件经高温烧结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乐米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赛乐米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8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