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的产品自动入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91135.1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7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江;谭文兵;钱金陵;顾声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舜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8 | 分类号: | B21D43/18;B21D4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产品 自动 入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关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的产品自动入库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柜在制造过程中,首先需要用激光切割机切割钣金件,经过冲床冲孔后,统一拿到折弯机处进行折弯,为了下一步的装配的工作做准备。
折弯机在加工零件时,通常需要上料、定位、折弯和下料四个步骤,目前,人们需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完成。这种作业方式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下。同时,折弯机体积大,操作不方便,在进行小批量零件的加工时,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人工操作折弯机时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尝试发明半自动及小型折弯机,以便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折弯机,自动化程度低,大部分都需要人工完成上料、定位和下料等操作,并没有充分解放劳动力。
即使有完全自动上料的机构,首先机器非常的巨大,占地空间几乎是折弯机的2~3倍,也仅仅是用机械手来吸附料板后,从正面输送至折弯上模和下模的对接处,完成一个周期需要打开合模处,放入料板,上模下降折弯后,打开合模拿出,再次放入料板,此周期中必须要先下料再次上料,上料和下料是有时间差的,效率不高,同时精度控制不够准确,整个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人工一次拿下钣金件并且安装顺序排列入库,对于整个装置的入库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的产品自动入库系统,来解决现有的折弯机供料过程中,需要先下料再上料实施折弯,效率缓慢,折弯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化的产品自动入库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设置有上模和与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的下模中间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控制料板位置的定位板,所述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自动收料机构,所述的凹槽两侧设置有多个辊轮,所述的辊轮均匀间隔设置在齿轮带上,所述的齿轮带内设置有多个输送齿轮,所述的输送齿轮的下方设置有交叉架,所述的交叉架的一根支架被固定在滑轨内,另一个支架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设置在滑轨内,滑块连接有气缸,所述的下模的进料口处还设置有多根拉料杆,所述的拉料杆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的拉料杆的端部设置成弯钩状。拉料杆的设置使得钣金件到下模入口实现自动化,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进料和出料的位置,从箱体的两侧的进料出料,钣金件的传送利用下模内隐藏的输送机构输送,辊轮在输送过程中还起到输送和吸附的作用,使得进料和出料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辊轮内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辊轮上设置有吸气口,所述的吸气口连接有气泵。吸气口吸气把钣金件吸附住,在下模上进行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板包括定位板主体调节挡块和调节螺钉,所述的调节挡块插入定位板主体两侧的腰形孔内,所述的定位板主体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调节挡块与调节螺钉固定连接。定位板有效的在初步放置钣金件时,就精确定位住钣金件的位置,在折弯前就定位好了。
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板、滚珠丝杠和螺母,所述的螺母设置在驱动电机内,所述的驱动电机设置在轨道内,所述的螺母内设置有滚珠丝杠,所述的滚珠丝杠上设置有收料板。收料板可以使得整个折弯机自动收料排料,待到一定的数目时统一拿取即可,减少人工,十分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电机上还设置有多根导向柱,所述的导向柱上还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和导向柱的作用是使得滚珠丝杠运行平稳,不容易倾斜,整个装置运行噪音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收料板上设置有挡板,整体呈L形。挡板是防止成品件被推出,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料口与出料口的缺口呈弧形过渡。 弧形过渡是为了防止与钣金件的边角摩擦,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箱体上方设置有可旋转的照明灯,所述的箱体的前方设置有控制器。旋转的照明灯处,采用的是铰接,在晚上时也可以进行折弯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原本折弯机上料的位置,改从折弯机的侧面开口处上料,实现了上料与下料同步进行,大大加快效率,同时上料位置不需要在去凑位置,定位精准,打包装置可实现自动收料,整个装置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下模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下模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齿轮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舜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公司,未经余姚市舜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91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