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加氢制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95998.6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2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余强;刘革;刘仲能;李则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8 | 分类号: | B01J23/78;C01B3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加氢 一氧化碳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制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副产甲烷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制一氧化碳催化剂,以摩尔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a)0.9~10份金属Zr元素或Ti元素;b)1~10份碱土金属元素;c)0.1~5份金属Mn元素或Fe元素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合成气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加氢利用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制一氧化碳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加以利用的碳资源,但是目前的利用率只有1%左右。2011年,全球CO2排放总量310亿吨,其中我国CO2排放总量达82亿吨,居世界第一。开发CO2捕集、储存、转化利用等技术将是全球化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CO2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日益严重,CO2的化学转化和利用研究越来越活跃,其中逆水煤气变换反应(CO2+H2=CO+H2O,简称为RWGS)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反应之一。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可以将大量的温室气体转化成合成气,再利用合成气去制备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下游化工产品。另外,除了以天然气、煤、重油和渣油等为原料生产合成气之外,RWGS是一条新型的环境友好的制备合成气路线。因此从全球碳循环和碳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碳元素的最稳定态CO2通过RWGS工艺及催化剂技术可最终转化为人类能够利用的碳资源,比如甲醇、甲烷等。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吸热反应,高温有利于生成CO,但过高的反应温度不仅会造成高能耗,而且对反应材质的要求也更高。通常范围在400℃~600℃。当温度高于600℃,能耗很高,反应经济性较差。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因此压力对反应的影响较小,但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适当增加一定的压力。
为了提高CO选择性,就要尽量地抑制其副反应。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主要副反应是CO甲烷化(CO+3H2=CH4+H2O)。抑制甲烷化副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温度,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高温有利于抑制CO2甲烷化;b)压力,该反应是体积缩小反应,增大压力,平衡向右移动,高压将促进CO2甲烷化副反应;(c)氢碳比,降低氢碳比,甲烷选择性降低,有利于抑制CO2甲烷化反应。这些都是从工艺条件上去抑制甲烷化反应,从催化剂设计角度去避免出现甲烷化中心才是根本所在。
目前,逆水煤气变换的反应机理还存在争议,主要存在三个可能的机理。其一是氧化还原机理:
CO2+2Cu→Cu2O+CO (1)
H2+Cu2O→2Cu+H2O (2)
反应(1)为氧化步骤,速度慢;反应(2)为还原步骤,速度快,因此反应(1)为速率控制步骤,Cu为CO2活性中心。第二个机理是甲酸盐分解机理:
H2→2H·
CO2+H·→COOH·
COOH·→CO+OH·
OH·+H·→H2O
第三个机理是氧空位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95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