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流电池用双极板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98127.X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5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张华民;李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226 | 分类号: | H01M8/0226;H01M8/18;C08L23/12;C08L23/06;C08L91/06;C08K3/04;C08K5/098;C08K7/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池用双 极板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极板是由熔融指数为2‑10的聚丙烯、导电填料以及润滑剂组成的碳塑复合板,或是由熔融指数为2‑10的聚丙烯、导电填料组成的碳塑复合板,聚丙烯的质量分数为15‑35%,导电填料的质量分数为65‑85%,润滑剂的质量分数为0‑2%。该双极板解决了高含量导电填料碳塑复合双极板韧性差的问题,从而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的韧性,能够在保证电堆组装的前提下降低双极板的本体电阻和接触电阻,从而降低流储能电池的欧姆内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全钒液流电池的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具有输出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能量效率高,寿命长,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自放电低;选址自由度大,无污染、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规模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认为是解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随机性和间歇性非稳态特征的有效方法,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中有着重大需求。
双极板作为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起着将单电池串联起来组成电堆的作用,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阻液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
目前主要用到的双极板材料为硬质石墨板或碳塑复合材料。硬质石墨板具有电导率高、阻液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但高成本、机械性能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碳塑复合材料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种双极板材料,主要优点是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然而,这种材料导电性较差,为了提高导电性,需要提高材料中的导电填料含量。然而,导电填料含量过高会使板变脆,不宜于电堆组装。因此,有必要研制高导电性高韧性的碳塑复合双极板。
全钒液流电池为追求高功率密度,要求低电池内阻,因此对双极板的电导率有较高要求,而要提高电导率,则要提高导电填料的含量。为制备体电导率高于10S/cm的碳塑复合双极板材料,通常导电填料的质量分数要达到60%以上,此时由于聚合物基体中含有大量的导电填料,因此粘度增大,流动性降低,一方面会造成成型加工困难,另一方面制备的双极板较脆,无法满足装堆对机械性能的要求,尤其是韧性方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性高韧性的液流电池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以降低电池内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双极板是由熔融指数为2-10的聚丙烯、导电填料以及润滑剂组成的碳塑复合板,或是由熔融指数为2-10的聚丙烯、导电填料组成的碳塑复合板,聚丙烯的质量分数为15-35%,导电填料的质量分数为65-85%,润滑剂的质量分数为0-2%。
其中,所述聚丙烯为挤出级聚丙烯,熔融指数优选2-5;
所述导电填料为石墨、碳黑、碳纤维、石墨纤维、乙炔黑、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润滑剂为聚乙烯蜡、硬脂酸、硬酯酸钙、硬酯酸锌、石蜡、乙烯基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熔融指数为采用ASTM D1238标准测试方法在230℃/2.16kg条件下测得。
所述碳塑复合板通过将原料共混后采用模压工艺或挤出压延成型工艺制备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该种双极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密炼的方式按所需比例将聚合物、导电填料和润滑剂,或聚合物和导电填料混合均匀,密炼温度为200-240℃,转子转速为40-60r/min;
2.将混合均匀的密炼料放入模具中,采用热压的方式将密炼料压制成双极板,热压温度为180~220℃,热压压力为5~50MPa,热压时间为1~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981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二硫化铁电池
- 下一篇: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活性的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