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车厢底部高度的货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05075.4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2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唐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荣春 |
主分类号: | B60G11/107 | 分类号: | B60G11/107;B60G17/00;B60P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付倩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车厢 底部 高度 货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车厢底部高度的货车。
背景技术
现有货车的车厢结构如图1所示,车厢9安装在底梁1上,除了底梁1还有副梁和大梁,在汽车底梁1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吊耳4,在吊耳4上安装车桥3,车桥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车胎8。上述结构一方面三梁叠加后整体厚度变高,从而增加了车厢距离地面的高度;另外一方面由于吊耳4竖直向下安装在底梁1的底部,又会将车厢9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抬高,最终使得车厢距离地面处于较高的位置处,导致车厢装卸一些重量较大货物如生猪、活牛以及马匹十分困难,需要较多的人力,甚至借助于专门装卸货物的装置才能完成。
另外,不同车型的车厢高度不同,不同车厢高度的车辆相互倒货需要货物的卸车与装车各一次,即从一辆货车的车厢卸下货物,再将卸下的货物装上另外一辆货车的车厢,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消耗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车厢底部高度的货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低车厢底部高度的货车,包括底梁、弹簧钢板和安装车胎的车桥,所述弹簧钢板通过吊耳安装在所述底梁上,所述车桥安装在所述弹簧钢板上,所述吊耳竖直向上设置,并且所述吊耳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梁顶部的外侧;所述弹簧钢板呈向下弯曲的拱形状,所述弹簧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吊耳上,所述车桥安装在所述弹簧钢板后支撑起形成车厢底部的底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将传统车厢的副梁和大梁底梁去除,三梁的所有功能通过底梁来实现,减少了梁的数量,进而降低车厢距离地面的高度;另外将吊耳竖直向上设置在底梁顶部的外侧,进一步降低了车厢距离地面的高度,采用上述两种结构将车厢降低到了距离地面较低的位置处,从而使得从地面上向车厢内装卸货物更加容易,提高装卸货物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并有利于保证装卸货物人员的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底梁上的两侧相对设有两组升降导轨,每一组升降导轨包括两根导轨升降立柱,在所述升降导轨上设有可沿着导轨升降立柱上下位移的升降平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于升降平板上装卸货物,可以调整货物的装卸高度,以适应具有不同高度车厢的车型相互之间倒货,极大的提高装卸货物的效率以及装卸货物的成本。
进一步,所述导轨升降立柱顶部围有一圈框状的用于将导轨升降立柱稳固的连接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防止导轨升降立柱在升降平台上下升降的时候造成摇晃。
进一步,所述导轨升降立柱的外侧设有可拆卸的护栏。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用于限制车厢内的货物,防止货物脱离出车厢。
进一步,所述导轨升降立柱底部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升降平板上下位移的顶升千斤顶。
进一步,在货车的驾驶舱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顶升千斤顶带动所述升降平板上下位移的操纵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无级调整升降平板的高度,适用于任何车厢高度之间的倒货。
进一步,所述底梁上且对应车胎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在车辆行驶中遮挡住异物泥的护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厢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是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梁,2、弹簧钢板,3、车桥,4、吊耳,5、开口槽,6、导轨升降立柱,7、升降平板,8、车胎,9、车厢,10、顶升千斤顶,11、连接杆,12、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荣春,未经唐荣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05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壳
- 下一篇:遥控器保护罩(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