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EGFRvIII和CD3特异性双靶向抗体、含双靶向抗体表达盒的微环DNA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05627.1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6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洪;陈志英;何成宜;钟育健;张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K16/46 | 分类号: | C07K16/46;C12N15/62;C12N15/63;C12N5/10;A61K39/395;A61K47/6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gfrviii cd3 特异性 靶向 抗体 表达 dna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和诊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EGFRvIII和CD3特异性双靶向抗体、含双靶向抗体表达盒的微环DNA及应用。
背景技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EGFRvIII)是EGFR的胞外段2-7外显子缺失(801bp,267aa)导致外显子1和8融合,并于融合处产生了一个新的甘氨酸,故在膜外形成了一个新的抗原决定簇,在脑胶质瘤、乳腺癌、非小细胞型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率很高,而且这种突变体是肿瘤过程的产物,只在肿瘤细胞中出现。EGFRvIII缺失了EGFR胞外段的大部分配体结合区域,可以发生自体磷酸化,组成型激活酪氨酸激酶诱发下游一系列信号转导,导致细胞向恶性转化,它提高了细胞增殖、浸润能力,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其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因此是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理想的分子靶点。
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出现了利用双靶向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介导T细胞杀灭癌细胞的新疗法。人体免疫系统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表达目标抗原的细胞,并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杀灭靶细胞。肿瘤细胞由于缺少免疫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等原因,使得机体免疫无法有效识别和活化,从而使得CTL无法清除癌细胞。BsAb能够同时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结合,可在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形成免疫突触(immune synapse),发挥T细胞受体(TCR)一样的功能,从而激活T细胞免疫机制,介导T细胞杀死靶细胞。
目前报道了几种EGFRvIII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EGFRvIII抗原及EGFRvIII阳性肿瘤细胞,这几种抗体包括:
(1)小鼠来源的单克隆抗体mAb 806(anti-EGFRvIII),最早的anti-EGFRvIII抗体,通过给小鼠免疫表达EGFRvIII的NR6小鼠成纤维细胞而来。该抗体只能结合EGFRvIII抗原和EGFRvIII表达阳性的细胞,不能结合T细胞,无法介导T细胞杀伤;只能通过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或CDC(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靶向杀灭EGFRvIII抗原阳性肿瘤细胞,用来人类治疗时还会存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主要相关论文(Cancer Res.2001Jul 15;61(14):5349-54.Cancer Res.2001Jul15;61(14):5355-61.)。
(2)重组单克隆抗体recombinant antibody anti-EGFRvIII(Rab DMvIII),由Stanford大学研发,将抗体可变区用氨基酸链连接起来,然后与人的IgG的Fc段连接,并通过Knobs-into-holes改造,增加亲和力的同时提高人源化,消除了大部分鼠源序列,该抗体能结合EGFRvIII抗原和EGFRvIII表达阳性的细胞,但还是不能结合T细胞,无法介导T细胞杀伤;只能通过ADCC或CDC能靶向杀灭EGFRvIII抗原阳性肿瘤细胞, 临床疗效尚不明确,主要相关论文(BMC Biotechnol.2010Oct 7;10:72.)。
(3)小鼠来源的单克隆抗体CH12(anti-EGFRvIII),中国国内研发的抗体,由Shanghai Cancer Inst,Shanghai Yijie Biotech公司研发,目前正在临床II期实验,只能结合EGFRvIII抗原和EGFRvIII表达阳性的细胞,不能结合T细胞,无法介导T细胞杀伤;只能通过ADCC或CDC靶向杀灭EGFRvIII抗原阳性肿瘤细胞。专利来源US8506963B2,主要相关论文(Oncotarget.2015Nov 17;6(36):38840-53.FASEB J.2012Jan;26(1):73-80.J Biol Chem.2011Feb 18;286(7):5913-20.)。
目前市场上尚无审批通过的EGFRvIII×CD3双靶向性抗体。本发明旨在提供一个高效、低成本、抗EGFRvIII和CD3特异性双靶向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05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