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催化转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09273.8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峰;魏晓丽;谢朝钢;张久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 |
代理公司: | 11447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浩然<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728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劣质 原料 催化 转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催化转化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预热的劣质原料油从提升管反应器(2)的第一反应段(I)的中下部送入提升管反应器(2)中与第一再生催化剂接触并进行第一催化转化反应,得到第一反应产物和半待生催化剂;b、将步骤a中所得第一反应产物和半待生催化剂在所述第二反应段(II)中进行第二催化转化反应,得到第二反应产物和待生催化剂;其中,从扩径段的中下部取出部分半待生催化剂送入再生器(13)中进行再生,将再生器(13)中的部分再生剂作为第二再生催化剂送入提升管反应器(2)的扩径段的中上部或者所述第二反应段(II)的中下部。本发明的催化转化方法能够提高催化转化的转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催化转化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品质随着原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而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原油密度变大,粘度变高,重金属含量、硫含量、氮含量、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及酸值变高。目前,劣质原油与优质原油的价格差别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也越来越大,导致价格低廉的劣质原油开采和加工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就是说,从劣质原油中尽可能地提高轻质油的收率,这给传统的原油加工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催化裂化是石油重质馏分加工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炼油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的现有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大多采用提升管反应器。提升管长度一般在30~36米之间。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中,原料油和催化剂从提升管的底部进入,沿提升管上行发生反应,然后从提升管顶部出口离开。催化剂在沿提升管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有焦炭生成并沉积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使催化剂活性逐渐下降。在提升管高度的一半处活性已经丧失一半以上,在提升管出口处的活性只及初始活性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提升管反应的后半段催化作用变差。由于提升管后半段温度仍较高,加剧了对产品选择性和产品性质不利的热裂化反应的效应,导致干气和焦炭产率高,轻质油收率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过高,无法满足汽油新标准对其烯烃含量的要求。
中国专利CN1302843A公开了一种“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该技术将提升管分为上下两段,第一反应段催化剂来自再生器,反应结束后催化剂与油气在第一反应段末端分离,油气进入第二段反应。第二反应段的催化剂为来自再生器的经过外取热器取热的再生催化剂,用活性较高的再生剂全部置换第一反应段由于结焦部分失活的催化剂。通过两段式的提升管反应器实现油气串联、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催化剂平均性能的目的,但是专利全部置换催化剂的方式降低了催化剂的利用效率,而且提升管中间必须增加分离设备,使工艺流程复杂化,增加了操作难度。同时,在加工渣油时,也存在沉降器结焦严重,焦炭和干气产率高,整个产品分布也趋于恶化。
中国专利CN1226388A公布了一种提升管催化裂化方法与装置,该专利公开的装置包括提升管反应器、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提升管反应器分为两段,提升管反应器的中部设有中部催化剂入口,中部催化剂入口与第二再生器之间设有二段催化剂输送管,提升管反应器底部催化剂入口与第一再生器之间设有一段催化剂输送管,中部催化剂入口之下的提升管反应器构成第一反应段,中部催化剂入口之上的提升管反应器构成第二反应段。相比专利CN1302843A,该专利虽然改善了催化剂的利用效率,省掉了提升管反应器中间的分离设备,但却增加了再生器的投资,增加了能耗,而且第二反应段无法灵活调节控制。
中国专利CN102925207A公开了一种加工重油的催化裂化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提升管装置分为主提升管和副提升管两部分,副提升管上部与主提升管的中上部相连通,两者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主提升管为变径的提升管,中部为扩径段,上部为径向主提升管的下部提升管等大或缩小了的出口段。该装置将劣质原料和优质原料分开裂化,有利于降低焦炭和干气产率,提高轻油收率。但是设置两个提升管增加了操作费用,而且对提升管的线速有较高的控制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092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